2345小说>军事历史>崛起之第三帝国>180.第180章 未来的统帅 五

“中将,你明白什么是机械化战争吗?”

“总理先生,我知道,那是约翰.弗雷德里克.富勒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坦克出现以后,陆军机械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战争将是一种纯粹机械化活动。战争胜负百分之九十九在于完全。战场上坦克数量多的一方胜利的机会亦多。他还认为:骑兵将退出战场,步兵降为辅助兵种,炮兵则需提高机动能力。此外,富勒还主张:作战时,首先以坦克出敌不意地突向敌人的纵深,摧毁其首脑机会,同时以飞机轰炸其交通枢纽和补给系统,接着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扩大战果,追歼逃敌,一次会战即夺取战争的胜利……”

正在里加城堡内给阿道夫.希特勒和威廉二世讲解机械化战争的并不是“蓝军”总指挥古德里安,而是担任“红军”总指挥的法肯豪森中将。

他是来报告“红军”防御方案的。在正式报告之前,希特勒突然问起了机械化战争。

希特勒看了自己的军事副官长威廉.凯特尔少将,凯特尔轻轻点头,认同了法肯豪森的解释。富勒、戴高乐和艾曼斯贝格尔(奥地利军事理论家)关于机械化战争的书籍在英法并不好卖,但是德国的军官们却大多拜读过他们的大作,不过拜读并不等于认同。

穿着件老式德军军服的威廉二世这时追问道:“中将,你说的是别人的理论,你自己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陛下,我只是部分认同富勒的看法,”法肯豪森说,“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是人,其次才是武器、地形、后勤等等。如果德国向我曾经担任过军事顾问的中国军队提供几个装甲师的全部武器装备,他们也不可能用坦克去战胜潜在的敌人日本陆军。”

“哦,中国人这么不禁打?”威廉皇帝问。

“不,他们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去运转一支装甲部队!”法肯豪森扶了扶自己的金丝边眼镜,用仿佛是学者的口气说,“陛下,虽然我在过去5年只是负责训练一支装备水平尚达不到一战中土耳其陆军水平的东方军队。但是机械化战争却一直是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中国军队(指南方国民革命军)所面对的主要假想敌就是正在实现机械化的日本陆军。”

是烧马粪的机械化吗?在一旁听取汇报的赫斯曼心说,不过相对于现在的中国军队,日本陆军也能算“机械化”了,至少“小豆坦克”已经快要装备部队了。

“那么你找到对付机械化部队的办法了?”希特勒感兴趣地问。

“是的,总理先生,”法肯豪森回答,“增加防线的纵深,配属可以快速调动的预备队,同时加强步兵的反坦克训练,有针对性的修建防御工事。”

希特勒想了想,又问:“那么在明天将要开始的演习中,你有信心打败对手的进攻吗?”

“有!”法肯豪森眯起眼睛,看了坐在希特勒身边的赫斯曼步兵上将一眼。

他知道这次的大规模演习是赫斯曼力主发起的。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了“检验机械化部队的战术水平”。

但是以法肯豪森对德国国防军战略思想的了解,却很容易就猜到这场演习实际上是一场针对波兰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战争的预演!

法肯豪森看来,对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进攻,无疑是一场比上一次世界大战更大的冒险行为,简直是孤注一掷,不计后果。

因为如今的德国除在法国、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些敌人的包围之中。

且不说大英帝国,仅仅是这四个对手就拥有近1.1亿人口,远远超过德国加上波罗的的7000万。而且他们的工业实力之合比起德国也没有什么悬殊的差距,德国能够拥有的武器他们也会拥有,哪怕质量和数量上都稍稍逊色,但仍旧可以抵挡住德国的攻势。

和上一场大战一样,这种势均力敌的战争是不可能有速胜的。德国很有可能面临一场长达数年的漫长战争——法肯豪森知道一些备战的情况,总参谋部早在20年代初就开始准备了。仿佛是吸取了上一次战争准备不足的教训,总参谋部预计下一场世界大战会持续至少5年。

而总参谋部主管战略物资储备局(原属于工业促进委员会),现在正在努力储备足够应付5年战时需求的石油、粮食和各种有色金属。

但是军队当中,对未来战争存有疑问的高级军官仍然不在少数,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些“反战人士”的存在,也是赫斯曼和施莱彻尔决定进行这次大规模军事演习的原因之一。随着德国的一步步崛起,来自英法等国的军事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如果德国不放弃寻求打破欧洲均势的政策——寻求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就是打破均势的行为——那么一场新的欧洲战争恐怕是很难避免的。

因而,德国吞并波罗的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以及夺回东方失地的行动,都是一种“战争边缘政策”,极有可能引发大战。

在这种情况下,统一德军高层思想,树立必胜理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法肯豪森冲着希特勒和德国皇帝还有赫斯曼行了一个军礼:“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阻挡蓝军,就好像未来战争中德国陆军将要遇到的最顽强的对手一样,敌人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顽强!”

赫斯曼轻轻点头,微笑着对法肯豪森道:“中将,你尽力去做吧,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演习


状态提示:180.第180章 未来的统帅 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