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的庞虎毅然决定留下作为人质,张量山反而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万一秦国不同意议和呢?那他如何对的起庞虎,留在图安的吕素又怎么办?回到自己的帐篷张量山几乎一夜都没睡,军队里教会了他许多,可这种关系到两国命运的和谈的方式他可没学过,也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循。
张量山再次见到了子安和王后已是三天之后的事情了。这天刚过卯时就有卫士飞马赶来,通传张量山进宫觐见国王和王后。
这次的觐见是在王宫的议事厅中进行的。一进门,张量山就看到子安面露喜色的端坐在正中的案几后,国后板着脸坐在一边。想必子安是说服了王后了。案几的两边分别坐着几名图安的文臣武将。张量山注意到图安的臣子中几乎都是军中将领,只有一两个文人模样的文臣。金威坐在武将之首,气宇轩昂的颇有几分大将风范,只是他是盘腿坐着,看起来有几分粗鲁,张量山随即注意到厅中的图安臣子大多也是盘腿坐着,只有子安、王后、和一名中原人打扮的文臣是端坐的。金威见到张量山,便鼻头一挑将眼歪到一边颇有几分不屑的样子。
“来人!给姬公子赐座!”子安一看就张量山便高声下令。随即便有一名侍女在右手的末端摆下一张坐席。
该行礼了!张量山无奈的趴下行礼:“姬良拜见国主、国后!”随着磕头张量山在心里把这种落后的礼仪骂了个底朝天。
王后脸色稍缓:“起来吧,你也不是外人,坐下吧!”
原来两天前王后派去秦国打探易小川底细的人回来了,带来了有关易小川的消息。
这易小川是楚国将门名家项梁的大弟子,难怪武功高强又精通兵法。想到当年楚国大将军项燕曾大破秦军,而易小川也是出自项家,如果他愿意帮助自己灭秦复燕,那么玉漱和他的事倒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
接着打探的人又告诉王后一个令她震惊消息,姬良来到图安是因为在博浪沙刺杀了秦始皇!?原来图安探子在会稽郡查访易小川的下落时,遇到了项梁的侄子项羽,项羽听出了他的燕国口音,便邀请他一起饮酒。由于图安探子也是燕国旧部,所以和项羽他们相谈甚欢。易小川的消息大都是这个项羽告诉他的。同时还有一个叫姬胜的年青人和他在一起,席间项羽多喝了几杯,醉意之下不顾姬胜的劝阻便将自己和姬氏兄弟刺秦的事告诉了这个图安探子。在其间探子听到了姬胜的哥哥就是姬良,也得知姬良兄弟二人在刺秦失败后就分头躲避秦军追捕了。
得知此事后王后的思绪豁然开朗了,博浪沙后秦军大索天下,所以姬良便逃到图安来了,至于吕素应该是半路偶尔遇到的。姬良是用她来做逃难的掩护的。真是个聪明人!相比起易小川的身份,这个消息更让王后兴奋。
也是这两天,王后和子安为了是否和秦人议和的事情,争吵了好久。王后坚决不同意议和,而子安则以东胡战事相逼。最后两人决定召开廷议,听听重臣和贵胄们的意见。出乎王后的意料,王公大臣们一边倒的支持与秦议和,就连跟随王后征战多年的旧燕派的燕山铁骑将领乐煊和丞相姬召也就是张量山看到的那个端坐的文臣,也支持与秦议和罢战息兵,全力对抗东胡。反倒是保皇派的金威极力反对与秦议和。但毕竟是少数声音,所以子安顺理成章的决定了,与秦议和!
关于出使秦国的人选,旧燕派又和保皇派发生了争执,你选定的人我就必然反对。子安冷冷的看着吵做一团的大臣们,冲底下一个老臣使了个眼色,那老臣便会意的提出要找个中原名士先沟通一下。王后也觉得可行,只是心中仍旧愤愤不平。这时子安却提出让姬良去,王后顿时火冒三丈,这不是让姬良去送死吗!
然而她突然想到了个一石二鸟的计策,让姬良去和谈,以姬良的背景,她在暗中怂恿一下,姬良一定会乘机再去刺杀嬴政的。为保万全她再写一封警告信告知秦国,说姬良是韩国旧贵世家子弟,刺杀秦皇事败藏匿图安,得知图安欲结好大秦,便诓骗图安假意出使秦国,意欲再次行刺秦王,请秦国速速捉拿。不过这封信将晚姬良几天出发,这样信使到时姬良应该已经动手了。那么接下来只会发生两种情况:1、姬良刺杀嬴政成功。2、刺杀失败嬴政拿下姬良。第一种情况秦国必将内乱,图安就安稳了,而第二种情况秦国也不会怪罪图安。这样就避免了荆轲刺杀失败后秦国迁怒燕国状况。当年事败后周姬便一直在想荆轲的计划有什么不足,后来在漫长的逃亡路上才明白,就是没有考虑刺杀失败的后果!在战国这种义大于生的时代,即便是刺杀这种阴谋也都是明着来的,如专诸刺王撩、要离刺庆忌,聂政刺韩傀其背后主谋大家也都是公开或半公开的。然而在这种动辄灭国的时代却也会为小国带来灭顶之灾,周姬想了很久才得出个结论:要转嫁祸根。这样即便失败也不会牵连自身。眼下的姬良不就是荆轲第二吗?想到这里王后硬下心又点头答应了。
眼下王后看着张量山按从吕素那学来的礼节有模有样的行礼,退下、端坐。久不见故国礼仪的王后见到了故国礼节,顿感欣慰心中的怨怒也小了几分,心中又涌起一丝悔意,可又想到太子丹。王后在心中长叹了一声:“姬大哥你于我有恩,可是为了燕国,周姬也只好对不起你了。”
“姬公子啊!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