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的草原一片宁静,碧绿的草叶随着微风在晨光中轻盈的舞动。黑蓝色由西向东渐渐变潜的天空中金色的太阳刚刚从东北的地平线上露出一角,灿烂的霞光映照着东方的山峦。虽是暮春时节,燕山仍是一片干冷。四面来风都在这里飘飘聚会竞相较劲,辽东群山的风、东南大海的风、阴山草原的风、流沙大漠的风,风向三两日一变,竟吹得春日脚步蹒跚。就在这饱满绵长的风中,一支骑队向西穿行在茫茫的草原上,直指图安的王城。领头的大纛旗上白色的旗帜上画着一只红色的猛虎图腾。大纛旗下的武士均是一身反毛羊皮短袄,身穿蓝色的武士服。草原上散落的图安百姓看到了这只军队,立刻放下手边的工作聚集到军队行进道路的两边,齐声欢呼。原来这是得胜后返回王城的图安军。
战国时期,阴阳家学说甚盛,各大战国的旗帜颜色与服饰主色都是极有讲究,有据而定的。讲究的依据就是该国的天赋德命。阴阳家认为,任何一个王朝和邦国,都有一种上天赋予的德性,这种德性用五行来表示,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性。这个国家与王朝的为政特点,必须或必然的与它的德性相符合,它所崇尚的颜色即国色,也必须与它的德性相符合。惟其如此,这个国家才能在上天佑护下安稳顺畅的运行。黄帝政权是土德,就崇尚黄色,旗帜服饰皆为土黄。
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殷商王朝为金德,其兴起时有白银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周王朝为火德,先祖得赤乌之符,自然便崇尚红色。当时天下对这种五德循环说无不认可,立政立国之初,便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德性。七大战国更是无一例外。魏国从晋国而出,自认承继了晋国正统,而晋国是王族诸侯,当然是周之火德,魏国便承继火德,旗帜服饰皆尚红色。韩国也出于晋国,但为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独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帜服饰皆为绿色。
赵国亦出于晋国,却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为主,木德为辅,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帜也就变成了七分红色三分蓝色。齐国较为微妙,论发端的姜齐,并非周室的王族诸侯。且春秋中期以前的天下诸侯,尚没有自立国德的僭越行为,所以姜齐仍然以天子德性为德性,旗帜服饰皆为红色。即或称霸天下的齐桓公,也是尊王的,自然也是红色。但到了田齐时代,战国争雄,齐国既不能没有自己的天赋德性,又不能从传承的意义上接受火德,于是齐国推演出“火德为主,金德为辅,金炼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旗帜服饰变成了紫色。其中惟有楚国是蛮夷自立而后被册封,很长时间里楚国是旗有五色而服饰皆杂,中原诸侯嘲笑楚国是“乱穿乱戴乱德性”。进入战国,楚国便推演出“炎帝后裔,与黄帝同德”的土德,旗帜服饰变成了一色土黄。
不过最为特殊的还是燕国。论本体,燕国是正宗的王族诸侯,承继火德顺理成章天下没有非议。然燕国久处幽燕六百年,对周室王族不断衰败的历史刻骨铭心,独立之心萌生已久。燕国公族认为,先祖的火德已经衰败,作为王族旁支后裔的燕国若承继火德,这把火必然熄灭,要兴盛,须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推演出“燕临北海,天赋水德”,确定了燕国的水德。燕国之水是烟波浩淼的蓝色大海,于是燕国的旗帜服饰就选定了蓝色。
在七大战国中,惟有秦国没有确定宣示自己的德性,但却是举国尚黑,令列国百般嘲笑,说秦国蛮荒之地不懂王化。秦国却是不理不睬,依旧黑色不改,在战国眼里成了一个乖戾怪诞充满神秘的西部邦国。
图安是燕国与殷商的后裔自然继承了燕国与殷人武士的服饰,不似其他游牧胡人没有统一的军服旗帜。图安的军服为蓝色,春冬季加穿白色皮袄。旗帜则是白底红色的猛虎图案。
红色猛虎图案的大纛旗下,并行着2匹白马,一对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女端坐马上,几十名铁甲武士紧紧的跟随其后。那男人面色微白留着长须,眼睛细长,嘴唇阔厚,中等个头,一副端庄和善的模样,而身边的女子,尖尖的脸蛋,双眉修长,相貌甚美,约莫三十六七岁左右年纪,容色清秀,眉目间依稀与玉漱公主甚是相似,只是眼光中带着三分倔强,三分冷漠,不过更多的则是坚毅。
田野中的早起的图安百姓见到了那迎风飘扬的大纛旗,纷纷聚拢过来给图安王和王后行礼。“大王和王后率领大军得胜归来!”“往年欺负图安人的东胡一战败北,三万胡骑大军溃散北逃。”“斩首一万!俘敌八千!”胜利的消息如闪电一般的卷回了图安王城。百姓们自发的涌出了居室,奔走相告,转眼间图安王城的北门外就聚集了上万的图安民众。玉漱公主得到消息后立即沐浴更衣着大礼服,乘青铜轺车出城十里迎接。
清晨,朝霞淹没了图安山水的辰光,图安王城的北门隆隆洞开。团王室的全副仪仗整肃涌出,引来早在城外等候的图安民众的四野欢呼。金威身着金盔金甲,气宇轩昂的领着几十名旗手开道,接着两辆光彩闪烁的青铜王车在几十名铁甲骑士之后辚辚驶出城门时,白衣仙子般的玉漱公主端坐在前面的一辆轺车上。看到仙子般的公主这种欢呼达到了山呼海啸般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