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一人执宋>第十章 千年科举(今)

自1977年,封闭了十年的高考考场重新开启,新中国便又重新迎来了重视文人的一次转折点。

1977年和1978年两年时间里,两季高考考生共记1160万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这不仅奠定了新中国文化土壤的根本,也极大的提升了全国高等教育水平。

统一高考给所有考生提供的平等竞争权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形成了浓厚的向学风气,使整个社会“由乱而治”,为政治、经济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如今三十年时间悄然过去,新中国迈上了复兴之路,高考,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已经融入了方方面面,由它缔造出来的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也逐渐成型,尽管仍有些许弊端,但高考所带来的公平竞争,还是当今时代寒门学子想要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

.......

盛夏的曙光已悄然而至,窗外的海棠花开的异常娇艳,明媚的阳光透过翠绿的林叶照在土壤上,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泥土的芬芳。

时间转瞬,华不在阳,高三的学子们终于迎来了六月的时光。

六月七日,这在中国数以万计的学子心中,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因为经历了十二年的风雨兼程,他们终于要迎来最后检阅的日子:高考。

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考生中也有一千种高考态度,在这场头脑的对决中,有的人拼尽全力,有的人只能苦笑尽力,更有的人干脆放弃。

短短两日,凝聚的却是十二年的努力。

六月八日,下午四点,金陵三中的一间高考教室中,三名巡逻监考老师目不转睛的盯着班上三十名学生,看着他们额头上密密麻麻渗出的汗珠,看他们奋笔疾书的模样,三位老师却没有丝毫松懈,这是最后的一次考试,也是最严格的一次考试。

考场上十分安静,风扇不知何时已经被关上,听完听力,它就再没被开启,教室里只有笔尖摩擦纸张的声音,虽然外面已经是盛夏,可是室内的气氛却如同寒冬。

......

姜胤静静的搁笔,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正正好好一个小时,这与自己原本预料的时间刚好吻合。

随着最后一个英语单词被誊写到试卷上,姜胤知道,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十二年的苦学生涯到此结束,自己将迎来更为宽广的明天,原本这一切都不会像现在这般轻松自然,可是有了奇石的帮助,现在自己居然能够在这高考考场上提前一个小时答完试卷!而且是如此自信满满!

“老师,我要交卷。”姜胤举起手,轻轻的说道。

在监考老师狐疑的眼光中,姜胤起身从座位上离开,在他的身后,是满堂更为紧张的学子.....

......

“嘿!老伴,咱儿子出来了!”

“哪呢,哪呢?!”

金陵三中的大门口,拥堵着不少考生家长,他们挤在大门外,望远欲穿的等待着自己孩子的归来。

姜母正扒在护栏旁,有一搭没一搭的望着教学楼,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正好是自己的儿子,便急忙呼唤起姜父。

只见姜父急忙转过身,也是瞪大了眼睛朝教学楼方向,就看到自己儿子在朝自己挥手。

“哎呀,这小子,咋交卷交这么快,刚刚不是还听人说还有一个小时才结束吗?”姜父看了看手表,面色稍稍带着些不安。

姜胤顺着工作人员的指示,在远离教学楼之后,便独自一人跑到了大门口,此时的学校大门还未打开,一桩护栏将学生和家长拦开,只有考试结束,确保考卷全部归纳完整后,学校大门才允许打开。

“爸,妈,我考完了。”姜胤淡淡的朝着父母笑道,此刻他的心情无比的轻松。

“你小子怎么交卷交这么快,你那前几科不才提前四十分钟交卷,这一次怎么一个小时就出来了。”姜父略有些担忧的责备道。

“嘿,爸,英语考得比较简单,你就放心好了,至少145分以上。”姜胤吐了吐舌头,他从小对英语缺乏好感,在班上一直是英语的拖油瓶,所以就算是高考,他也只写了一个小时,他不想在英语上浪费时间。

听闻孩子说能考145,姜父的脸上已经乐开了花,可是嘴上还是斥责道:“你个小子从粗心大意,别哪里再搞错了,也不多检查检查再出来。”

“嘿嘿。”姜胤听闻,也不反驳,只是挠头傻笑,姜母则是慈爱的从门栏缝隙递过来了一瓶水道:“渴了吧,快喝点水。”

姜胤也是仰头灌了一大口,然后笑着说:“还真有点渴,教室里不开风扇,真是太热了。”

.

旁边其实早有好事的父母将这一家三口的对话看在眼里,听到姜胤大言不惭的语气,许多家长都露鄙夷的神色,大多数家长都知道高考的难度,一般成绩好的学生都会做到最后一分钟,确保万无一失才会交卷,只有那些小混混,平时不学习,什么都不会的人才会早早交卷。

而刚刚这个学生,居然提前一个小时就交卷了,还和父母吹牛说能考145分,要知道,高考英语满分才150分,还有个不能得满分的作文,这小子口出狂言,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欺骗。

旁边有一位穿白衬衫的中年男子看不过去了,凑上前来,嘴角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问道:“这位同学,请问你在哪里上学?高考前的几次月考成绩如何?要知道


状态提示:第十章 千年科举(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