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一会茶,说过几句闲话,赵祯看着徐平,正色问道:“京城三衙禁军到西北十余万人之众,而寸功未立!大战全是由陇右禁军打下来,就连党项降军都败了契丹,攻下云中之地,京城禁军何其不堪!几个月前,枢密太尉便就想依陇右军制,改革禁军。x23u更新最快去书西北问你所想,你一再说未可轻动,恐起乱子,一直拖到现在。现在回来了,该改了吧?”
徐平低头,沉吟不语。桑怿和高大全离开西北之后,自己再也没有插手,就连信件私下里也没有通一封。高大全跟徐平的联系,还要靠写信到京城,由林素娘转告。这段时间赵祯摸清了陇右军的制度,知道本质上是中央集权,把军权彻底收到自己的手中。既然是如此,当然要把三衙的禁军军制改掉,用制度把军权握在中央手中,省多少心思。没想到建立这种军制的徐平一直反对,出于谨慎,这件事情便就拖了下来。
想了好一会,徐平才道:“臣一直不主张京城禁军改制,怕的是军制一动,大量的禁军将士被清理出行伍,失了衣食饭碗。京畿重地,动荡不得!”
赵祯道:“食朝廷俸禄,赏赐无限,出外不能战,不能为国家分忧,养之何益!既然陇右军中用川蜀之兵,依然能够连战连胜,则从京东、京西、两淮,甚至江南招募士卒又有何不可!无用之兵,自然就要尽去,不如此,何以应对契丹大敌!”
徐平苦笑,听到这里就知道自己未回京之前,赵祯已经跟宰执,特别是李迪和吕夷简商量过了无数次,早已经统一了意见,要对京城禁军下手了。要不是自己一手把陇右军带起来,又立下无数大功,根本就不会在乎他的反对,已经开始军改了。
双手捧笏,徐平对赵祯道:“陛下说的自然是至理,无用之兵,养之无益,就该尽斥出军去。只是,赶人容易,这些人没了饭碗,怎么办?”
“持戈矛,卫国家,自然由朝廷供给衣食。不能为朝廷效力,自然自己去找衣食!”
“京城中多出数十万没有生计的百姓,陛下能安坐殿廷吗?陛下不能,臣不能,满朝文武俱不能够。禁军士卒,纵然是除了军籍,依然是天下百姓,是陛下子民,岂能置之不理?如果这样做,会生出大乱子来的!臣一直不同意遽行军改,便就是怕行事太急,在京城出来数十万流民,天下动荡。本是盛德事,做坏了,遗子孙笑。”
赵祯直视徐平的眼睛,过了好一会,摇头叹了一口气:“你回京之前,我也正是担心此事。军改暂缓,不只是你不同意,我也着实担心数十万人没了衣食,难免聚众为寇,引致天下动荡。只是两位相公言,现在朝廷府库充盈,西北战事结束,可以拿出钱来,把禁军士卒遣出京城,分散各地。只要散在数十州县,自然就聚集不起来。”
“遣散出京?散到哪里去?要给他们多少钱?过百万人口,天下三百军州,依然是每州有千百人,必然天下大乱!陛下,使不得啊!这是动摇天下根本的事情!”
赵祯摇头:“没有那么多人。西北战起,契丹挑衅,数十万禁军出京城往沿边,现在京城只有十余万禁军而已。真要遣散,这十几万人还是可以安置下的。”
徐平连连摇头:“陛下,禁军十余万,他们的家眷呢?西北、河东、河北的禁军,许多人的家眷依然是在京城里,算下来,还是要过百万人口。百万之众,岂能不小心行事!”
赵祯怔了一下,过了一会默默点了点头。调去沿边的禁军,家眷依然是在京城的。京城禁军的意思,就是他们的本营在京城,哪怕是出外就粮,到边境去作战,家眷也是不随行的。本来这有用家眷牵制前线将士的意思,却让京城就此背上了这么一个沉重的包袱。
作为人口过百万的天下第一大城,这些人给开封城带来了繁华,但也让整个天下不堪重负。仅仅要供应他们的口粮,每年就要数百万石。这不是因为贸易从外地运来,而是由朝廷发下的军粮,所有的本钱由朝廷承担。朝廷在禁军身上的花费,养兵多少是一,集中于京城由此而带来的运输成本是二,哪怕有汴河,这个运输成本也非常惊人。
此时天下总兵力过百万,禁军约八十万,三衙直辖禁军约三十万。除三衙直辖禁军之外,还有一部分禁军本营在京城,京城的禁军加起来约四五十万。加上他们的家属,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军人和家属就已经过了百万。当然许多军营是在开封城外,甚至是在附近的县里,但这些人口都是要由朝廷从外地运粮来养起来的。不要说就此直接把他们除了军籍,从此不管生死,就是给他们发足够的钱,他们也没地方去买粮食。
赵祯紧紧皱起眉头,此前大家考虑得比较粗疏,算除役禁军人数的时候,没有把家眷算进去。核算起来,虽然紧张,费用三司还能够应付。如果把家眷也算进去,三司赚再多的钱也填不起这个窟窿。军改的费用,高昂得有些吓人了。
徐平道:“禁军士卒纵然不持刀枪隶军籍了,依然是朝廷治下的百姓,不能够置其生死不问,一赶了之。天下百姓,没有无用之民,京城觉得他们多余,那是朝廷不对。让百姓无所事事,甚至觉得他们在这里碍事,强行驱赶,何以面对天下!害陛下盛德!”
“唉”赵祯叹了口气。“若如此说,军制要改,实在是千难万难!该如何做?”
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