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皇上是在会商诸臣,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打算听取群臣的意见,因为他早已经下定决心,再也不会退让求和,必须立即还以颜色,以振朝威。
皇上做出正面交锋的决定实在是被叛军逼迫所致,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蒙古从大清版图上消失,做一个丧权辱国的帝王,那么就只有积极应战这一条出路,哪怕是被战争拖下水,并最终被拖下皇位,也没有任何后路可退。
做出积极应战的决策非常容易,而选择本方将领则要艰难了许多。在绝大多数朝臣的心目中,十四阿哥是应对这场战事的不二人选,然而此时十四阿哥还在遵化守皇陵,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十四阿哥与皇上志不同道不合,而十四阿哥又是以平定西北叛乱建立起的军功和丰碑,若是此次仍由他出任抚远大将军,败了当然不是皇上愿意看到的结果,而胜了也一样不能让皇上高兴起来,完全是除掉一头叛军之虎,又给自己养起一头内乱之虎,这笔买卖只赔不赚。
目前抚远大将军一职虚位以待,十四阿哥回京奔丧之际,前去接替他的延信也仅仅是接管抚远大将军信印,全面掌控西北事务,而非正式出任抚远大将军一职。延信虽然忠心耿耿,但是能力上的欠缺是不争的事实,此时战火已经熊熊点燃,延信面临的是真刀真枪的烽火战事,而不是和平年代的地方事务管理,延信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全面应战。
为此皇上实在是太过发愁,十四阿哥坚决不能任用,延信能力欠缺,哪一个能担此重任呢?皇上心中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而且那个也确实是有足够的能力,但却不是皇上自己的心腹。真是难啊!
再是艰难也要尽快做出决策,毕竟战事不等人,叛军可是不会仁慈地给皇上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排兵布阵,为此只是一个晚上,皇上在思前想后一番,又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同时迅速发出一道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
此道上谕简单通俗易懂,皇上通过上谕,告诫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地方官员,包括总督在内,都要秉命于年羹尧。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年二公子凭此成为凌驾于三省总督之上的特权人物。
虽然说战争年代特事特办、不拘一格,但是年羹尧能够获此殊荣也是极为罕见,就是先皇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赋予他这么大的权力。是皇上格外青睐并倚重他的国舅哥吗?非也。
本,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