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照例与黄巾军鏖战,来到中军阵前,鲍鸿意外见到了以前一直没露面的东汉开国名将,被刘表召唤出来抵御黄巾的猛将英灵,岑彭岑君然。
鲍鸿这才知道,他们是去追击前往扬州联络的黄巾贼寇。
说起来,不管是彭越、英布等反秦义军,或是楚熊心、项梁等反秦义军,和陈胜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联系。最多就是相应陈胜号召,当然,相互之间闻名那是必然的。
所以说从一开始他们联系的就不仅仅是彭越一个,只是相对彭越的动作,扬州的义军首领们的反应要慢很多。
鲍鸿对此是心知肚明,相对于其他地方从属关系相对都比较明确,而扬州那边名义上的首领楚熊心明显就是个傀儡。
当初项梁得到陈胜被章邯击败遇害的消息,召唤麾下将领商议反秦大计。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拥立楚怀王之孙雄心为楚怀王,与其祖父谥号相同,以期承袭其威望,争取楚人民心。
随后因为种种政治因素,诸侯斗争的关系,楚熊心为项羽麾下英布遣将所杀,同时也使刘邦乘势而起,借着为熊心报仇的名头伐楚,揭开了为时三年的楚汉之争的序幕。
义帝熊心在群雄并起的秦汉之交时期,似乎只是一位伴随着大英雄刘邦、项羽的历史配角,常被人忽略,但仔细研究其生平作为,我们不难发现,义帝熊心由于历史机遇被推向历史舞台,虽昙花一现,但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有胆有识,是“天下贤主”,在各个历史时期内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却都起到了足以影响全局的作用。
作为楚义军的‘共主’,虽然最初是项梁访熊心扶立为楚怀王,树立了一面反秦义军的旗帜,并为南方各路反秦楚军的“共主”。w,除了项梁早期建立的那些嫡系,竖起大旗之后投奔过来的各路反秦义军,更多是都是冲着他来的。
在这个阶段,他只能算是一个标志,靠的是他的身份带来的效应,与后世‘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天子有什么能力不重要,关键是他的那个身份;其实和陈胜这个第一个举起反秦大旗的身份倒是相抵,对各路义军有无穷的吸引力。
而第二重身份则是伐秦灭秦的“统帅”:
秦二世二年秋九月项梁战死后,怀王乘势获取了楚军实际统治权,主持楚国军政事务,并为天下盟主、伐秦灭秦的统帅。这是怀王政治地位及作用的鼎峰时期。怀王熊心有胆有识、诚信守约,用政上力行道义,扶宽抑暴。秦二世三年,为伐秦主要战争时期,二支楚军捷报频传。随着项羽、刘邦势力壮大,“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怀王实际控制力日趋减少。但怀王作为统筹全局指挥义军伐秦灭秦,其能力是无可否认的。
至于最后的落幕,作为整个帝国名义上的帝王,在某些诸侯不受其辖制的情况下,这个吉祥物自然成了政治家利用的工具。而已经因为多件事情与之交恶的项羽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将之杀死。
然而,不管是项羽破坏了诸侯间的潜规则,丧失道义,失去了民心。或是熊心对大多诸侯来说依旧是值得尊敬的存在,使得诸侯能够为了他联合讨伐项羽。终究是他的死亡造成了项羽的衰败,甚至是奠定了项羽的败亡。
或许最初被项梁拉去做一个标志物的雄心还非常的稚嫩,但是在这数年反秦的生涯之中,他的能力却是突飞猛进,快速增长。虽然最后依旧犯下致命的错误,使得大权旁落,诸侯势大,但在这过程中却表现出当权者该有的谋略。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最后依旧没能收回权利,终究也算‘同归于尽’了。这种人物,在这一次新生之后,岂会还是任由项梁摆弄?
更何况,真正肘制他的两大诸侯,刘邦和项羽都不在,项梁当初早亡,能够收拢的只是那小部分旧部,而扬州的那批英灵猛将,一大部分可谓是楚熊心的嫡系,双方明争暗斗,不分出个胜负,哪有空去理会其他?
当然,鉴于效忠张角,推翻汉室是第一要务,他们不可能明刀明枪的进行战斗,但是相互之间已经郁结下来哦的仇怨也不会让他们处于共同进步的良性竞争状态。
不过,若非如此的话,汉庭能不能坚持到现在还好说。虽然缺少了项羽、刘邦等几个重要的诸侯,但是剩下的力量不说推翻全国,对付小小的一个扬州汉军应该不是太困难。
但是不管怎么说,面对陈胜的‘求援’,于公于私都不能拒绝。于公,都是为了黄巾大业,合作是必然的趋势。于私,陈胜毕竟是‘神交已久’的老熟人,老前辈,哪怕是做给手下旧部看,也不能拒绝陈胜的请求。
当然,这些刘表众人并不知道,但是当初合围襄阳的时候,就有一部分黄巾军四散开来,在江夏等已经收复的郡县不断作乱。而岑彭就是与刘表分兵去那边镇压黄巾溃军的。
不得不说,如果岑彭对付的黄巾军如果同样是为了接应扬州义军的话,那么相对于潜伏在荆北地区接应彭越的黄巾军来说,这群人可以说是太不靠谱了。
这不,都没过多少时间,岑彭就已经清剿了大部分的黄巾乱军,整顿各个郡县的防务,这才施施然的与刘表军汇合,共同对付襄阳城的黄巾军。
不过,一回来却听到了彭越南下的消息,那么就不难想到扬州的黄巾渠帅同样会派人来联合陈胜。
若不是因为这几天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