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剑与火的大宋>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园

秦岳坐在黄骠马上,一手抓着酒囊,一手抓着牛肉干,身体跟随着马背丢丢当当的上下起伏,喝着小酒咂摸牛肉干,这也是男儿出征的一大乐事了b>

“大当家可曾去过那大名府城?”徐茂才掀开马车的车帘,对着秦岳笑道。

徐茂才年岁大了,秦岳本想让此人留在山寨镇守,可这老家伙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非要跟着出征,拗不过,秦岳只好答应了,路上还特准徐茂才可以坐马车前行,大概是在马车里颠簸了太闷了,徐茂才有些无聊:“大当家何不来马车上一坐?”

“好。”翻身下马,来到马车上,马车上自然要暖和些,秦岳解了披风,随意的坐到小桌前:“徐掌柜难不成之前去过那大名府?”

“去过,去过好多次。”徐茂才道:“以前去河北东路贩盐的时候路过,也去大名府做过丝绸的买卖,也算是大名府的老熟人了。”徐茂才笑呵呵的说道。

“如此甚好,正好旅途无聊寂寞,也算是打发时间,就请徐大掌柜跟咱说说这大名府城吧!”

端起酒盅跟面前的老掌柜走了一个,秦岳笑道,自己很多东西都是从后世的历史书上得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有这么个明白人在面前一白话相信对自己也有帮助。

马车轮吱吱悠悠的声音有些刺耳,马车也跟着上上下下的颠簸,人坐在马车上身子一高一低的起伏,酒杯里的酒也跟着波面上下波动,像是遭遇狂风的水面。

“这大名府啊,在本朝又唤作北京。”徐茂才说道:“这事儿自然也是有讲究的。”

“大概是仁宗天佑年间吧,北方契丹人南下,那会儿啊,整个大宋都是人心惶惶的,咱大宋定都东京,咱这汴梁城啊,除了靠着一道黄河,什么天险都没有,这要是契丹人过来了,那不是时不时的就能来咱的东京城串串门?那可使不得,使不得!”

这些话儿徐茂才也是之前听老人们说的,大概是年岁长了些,如今这话从这个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嘴里说出来仍然免不了多了一分唏嘘。

“咱大宋国富民强,可兵士一向羸弱,当时据说朝中就有许多大臣主张迁都,把国都迁到南边去,到时候就可以避开契丹人的锋芒,可迁都是大事儿,岂能你一句话说迁就迁了?瞅着大名连通南北,是个战略要冲,仁宗皇帝力排众议,这就下令大名府城加高城池,建成陪都!”

“费时了几年,朝廷征发大量人马劳役,这才建成了现在的大名府,城墙有十刃高,护城河也是深的要命,有了这北京城在北边坐镇啊,从此国都无虞,这大名府也就成了咱的北方屏障!”

“大名府城的城门楼最是高大,气势磅礴,护城河绕着十里城郭走了一个整圈,城墩高大,城门楼更是高耸入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外还有瓮城和歇台,城外有绕着城池一圈建成的羊马墙,从羊马墙的缺口过了吊桥才能过护城河,简直就是堡垒!自这个大名城建成了以后啊,契丹人再也没能威胁到咱的东京城!”喝了一口酒,徐茂才忍不住老泪纵横,泪水吧嗒吧嗒的流到酒杯中也是浑然不知。

“咱老徐走南闯北,见过的城池高楼无数,别的坚城大寨,像是真定吧,主城门前只是一个瓮城,可咱这大名府不同,成了瓮城,门前还建造了箭楼和闸楼,瓮城两边百步就是歇台,防守简直就是密不透风,李太白曾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我说这剑阁只是老天爷的鬼斧神工,只有咱这大名府,才算是巧夺天工!”

“咱这次八成要从大名的西门进去吧?从大名府的西门进去走不远就是大名府的治府和学县,再往东走,就是大名府的鼓楼了,这可是城郭之内大名府最高的地方,咱小的时候也常去这鼓楼玩耍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这句算是说绝了,咱小时候就经常去这鼓楼之巅,远远的能俯瞰这大名府城,还能瞅见长长的城墩……”

徐茂才说着狠狠的把酒杯放在桌子上,酒水四溅,因为用力过猛,酒杯的一角还被砸碎,徐茂才就那么喘着大气,脸色涨红,一脸的愤懑。

“李太白说得好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我大名有如此的坚城大寨!全大宋都没有比这在深的护城河了!满大宋都没有比大名更好的歇台、瓮城了!全中国都没有比我大宋更忠君爱国的子民了!历朝历代都没有比大宋更多的兵马了!遍观我大宋,有几座城池能出我大名其右!?”徐茂才气愤的大骂道:“可是……”

“可是,又有什么用?前些日子金人来攻,丢了,咱这大名一样丢了!”却才还直挺身子的徐茂才这会儿身子颓然的一弯:“坚持了没几天,咱这大名府就丢了,生灵涂炭啊,国破家亡啊……”

“徐掌柜是大名人?”秦岳似乎是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如果不是自己的家乡遭到金人蹂躏,徐茂才有何至于如此激动呢?

家园,这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从外边看不过是几面墙壁,可就是这几面墙壁就能让人找到心理上的最大慰藉,就像船儿下意识的就想靠近港湾一样,人,下意识的就想到自己的家园去,只有那里,才是一片净土。

乱世人最悲催的地方就在于——动不动,家就没了。

“是,老夫是大名人,土生土长的大名人!”徐茂才说道:“听说大名府失陷的那一刻咱这心就算是碎了,当时一股子气上来,老夫这就想回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