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鲁班传人在美国>七大拳系(一)
、虎扑,这六项为形象名称。凡学练形意拳的,这“十目”就是规范动作的标尺,故必须认真体会,循此去做,不可随心所欲,另辟蹊径。“十目”与“十六”练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几乎包含了形意拳理论的全部精华,务需认真体验,才能使拳艺精益求精。

克服了“十病”,又明白了什么是“十目”和“十六”练法,就要在“练”字上下功夫,在车氏形意门中,将“练”归纳为“十练”。

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都是从地域性文化派生出来的。把这些主要流派称为“拳系”,第一个拳系中又包括若干个拳种。中国武术至少有七大拳系,即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太极、形意、八卦。一些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武术,有些无法包容在这七大拳系之内。此外,中国武术还包括跤术,流传很广,跤术的基本规则是双方要互相抓住,与拳术颇有不同,所以无法包容在拳系之内。

中国武术究竟有多少拳派,多少套路,至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区之

间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并且风俗民情也互有差异,所以各地区之间的武术风格也常常是各具特色,互不重复。

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又由于它基本属于纯粹的民间文化,所以它一直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都是从地域性文化派生出来的。我们把这些主要流派称为“拳系”,第一个拳系中又包括若干个拳种。

中国武术至少有七大拳系,即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太极、形意、八卦。一些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武术,有些无法包容在这七大拳系之内。此外,中国武术还包括跤术,在汉、回、蒙古、满等民族中流传很广,蒙古族跤术更是独具一格。跤术的基本规则是双方要互相抓住,与拳术颇有不同,所以也无法包容在拳系之内。

少林拳系编辑

少林寺

俗话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名驰中外的嵩山少林寺,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的登封市境内,气势雄伟磅礴,被推为五岳之首。少林寺坐落在少室山脚下,依山势而建,直至山腰,异常宏伟。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第一位入主少林寺的是东天竺高僧跋陀。其后不久,南天竺高僧达摩也曾去过少林寺,但他并没有在寺内久住,更没有什么“面壁九年”之事。后人传说达摩曾写有《易筋经》,创编了“罗汉十八手”,于是开创了少林武术。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少林寺内有“面壁石”一块,也是后人的伪造。

少林武功

少林武功的渊源是中原地区的民间武功。据考古发现,至迟在两汉时期,中原一带的武功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行气导引之术(气功)也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少林寺的和尚多数来自中原一带,有些人入寺以前就会武功,入寺之后又在僧众之间相互传授切磋。在武功方面,少林寺一向有兼收并蓄、善于学习的传统,所以能广泛吸收僧俗两界的武功精华,不断总结提高,并有所发展创造。

少林寺以武功名扬天下是在明清时期。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倭寇窜扰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有少林派武僧八十余人在月空的率领下勇赴沙场,屡挫敌掐。这些武僧“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骁勇雄杰。官兵每临阵,辄用为前锋”。倭冠多是日本的失意武士,手持长刀(倭刀,类似后来的日本军刀),凶猛异常,但每次都被少林武僧杀得一败涂地。在这次抗倭战争中,先后三十余名少林寺派武僧为国捐躯。

嘉靖四十年(1561年),抗倭名将俞大猷(福建人)途经嵩山,曾拜谒少林寺。俞大猷本是一代武林宗师,他发现少林寺的棍法“传久而讹,真诀皆失”,于是将自己精研的棍法传给少林寺僧。少林寺棍法由此精进。经过七八十年的努力,到了明朝末年,少林棍法已被推为诸家棍法之首,被公认为棍法正宗。此后,少林寺僧又专攻拳术,以使拳术与棍术齐名。明末时,少林僧洪记又从一位名叫刘德长的高手那里学得独步天下的峨眉枪法。

明末清初之际,少林寺广泛汲取了北方许多拳派的精华,又学习了福建的棍术和四川的枪术,在本寺武功的基础上加以融会提炼,终于形成了内容博深、技艺精湛的少林拳系,全面取得了武术正宗的崇高地位。同时,由于少林武功的名气越来越大,北方的不少拳派也托名少林以自重。这样,少林拳系实际上就涵盖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几乎所有的武术门派,少林武术也就成了中国北方地区武术的总称。

少林拳种

目前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多数拳种,如梅花、炮拳、洪(红)拳、功(弓)力、劈挂、通臂、短打、燕青(秘踪)、拦手、螳螂、七星、朝(昭)阳、关东、戳脚、鹰爪,以及长拳、猴拳、苌家拳、岳氏连拳等等,都被认为属于少林拳系。上述每一拳种都又分别拥有若干拳械套路和功法。据少林寺弟子讲,目前仅少林寺内秘传的拳路就有234种,器械套路137种,合计371种,另外还有许多功法,可谓集中原武功之大全了。

少林拳

少林拳多走刚猛一路。中原人身高体壮,


状态提示:七大拳系(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