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玄幻奇幻>刘蟾蜍火速升官记>第三十四章 英国利息是鸦片?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刘蟾蜍在聚牛酒家的聚餐会上骂自己的顶头上司总经理武德是个流氓,让他刚刚起步的人生变得更加糟糕起来。而他那一刻的冲动,不是无缘无故的,无因无根的,那是他冲动型人格的外在表现,与他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关。

了解刘蟾蜍的童年,这还得先从他上初中学习中国近代史说起。

在刘蟾蜍走出大山上大学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湘西一个闭塞的小山村里,出门最远的也是他十六岁后到离家有四十里地的县城读书。

小时候,刘蟾蜍经常坐在家门口的堰塘边,望着天边的落日发愣:落日的那一边是什么咧?天边的云彩为什么会变幻无穷?北京是首都,说那里的人好多好多,是全国人民十分向往的地方,离我们的家很远很远,但到底有多远呢?如爷爷所讲,山村的外面还有另一个世界吗?他不懂,也没有人告诉他答案。但他渴望知道。

刘蟾蜍八岁那年的一个炎热的夏夜,一个云游四方的南管老艺人来到他的村子。在一块空旷的场地上,村里的男女老少里三层外三层将老艺人围在中央,如痴如醉地看那南管艺人的表演。

艺人是在讲《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老艺人不时地用手指拍打着南管,南管发出有节奏的闷响,和着他绘声绘色的说唱,将围坐在他身边的村民带到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

在天宫中,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斗哪吒三太子,战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偷吃蟠桃,窃喝仙酒,使用分身术打败十万天兵,吃金丹练成不坏金身,兜率宫淬就火眼金睛。孙悟空神通广大,无所畏惧,无所不能。

刘蟾蜍夹在人群之间,坐在地上,听得如痴如醉。他多么羡慕孙悟空的功夫,幻想着自己能生出三头六臂,手握金箍棒,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战妖魔,斗鬼神,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痛哉快哉。他更为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而愤愤不平。五百年,是多么的漫长啊。在不平的同时,他更为孙悟空感到深深遗憾,齐天大圣孙悟空,你纵有千般本事,万般能耐,你怎么就逃不过如来佛祖的手掌心啊?

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虽然他知道老艺人讲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个神话故事,凡人不会有那般通天入地的本事,但他要成为人中龙凤的心在那一刻已经在他的脑海中萌发。

有了这样一种出人头地的强烈内心渴望,刘蟾蜍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就立志发奋读书。因为他清楚,对于他这个穷山沟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好好地读书来跳出龙门这条路。而且他刘蟾蜍天生似乎就是一块读书的料。在度过了小学众星捧月的美妙岁月后,上了初中,他在学习上似乎更加出类拔萃了。

在刘蟾蜍的老师和同学看来,刘蟾蜍一定是能进入名牌大学的好苗子,能为他们偏僻的乡村学校争得光彩。但一个让刘蟾蜍的老师和同学想不到的是,在刘蟾蜍学业上有大长进的同时,他那不知何时患上的偏执冲动型人格障碍的心理疾病如影随形地表现出来,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学习,让他的人生之路在他的少年时代就显得很不平坦。

上了初中,历史课也成了刘蟾蜍要学习的内容。那个年代,学习中国历史的主要目的,是要让祖国的花朵既要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而自豪,又要让他们牢记近代西方列强外来入侵的百年屈辱,最终要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历史使命感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爱我中华,振兴中华”而奋发读书。

到了初中二年级的下学期,刘蟾蜍的中国历史课已上到中国近代史了。教刘蟾蜍历史课的是一个戴深度近视眼镜的叫钟爱国的老师。

新学期的第一课,钟爱国老师讲的就是开端让中华民族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鸦片战争。

钟爱国老师用了五六个课时,才把从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起的这段几十年得屈辱历史讲完。在讲这段历史的时候,同学们明显地感受到钟老师的情绪很激动、很悲愤,其中有两次,同学们竟然看到钟老师那戴在鼻梁上的厚厚的镜片后面的眼睛里沁出了泪水。

钟老师的这种表现,在他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是没有的。那个时候,他总是一种自豪无比、意气飞扬的表现——他经常陶醉在东方文明古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云里雾里。

见到钟爱国老师的这番表现,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刘蟾蜍也搞不清钟老师的眼睛里为什么会沁出泪水来,觉得这钟老师这么大的年纪了,竟然跟小孩子一样,就一个鸦片战争就流眼泪的确不应该。

这段历史讲完了,钟老师就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思考题: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哪些沉痛的后果?并说下一节历史课要提问。钟爱国老师很严厉,对学生要求很高。为了应付下一堂历史课钟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就将书本上的答案背得滚瓜烂熟。

一周后的历史课,钟老师请学生回答布置的思考题,同学们都纷纷举手发言。不过,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照本宣科地将书上的答案背诵一遍,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的鸦片战争,将主权独立的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古国沦为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底层的老百姓在受封建地主压迫的同时,还要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奴役和掠夺,从此中


状态提示:第三十四章 英国利息是鸦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