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乌衣天下>第三十九章 持螯把酒
。”

糟丘既是积糟成丘的意思,表示酿酒之多,这诗是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中的最后两句。

见谢安一气呵成写下,褚歆赞了一声好,马上就闭口不言,因为他差点就叫出谢安的名字,还被妹妹蒜子给瞪了一眼。

“令弟文采斐然!”谢真石一向淡定也不由大肆夸赞,“这一手好字,想来女郎必然是家学渊源。”

宋衣哑然,她没想谢安能在研墨这小会功夫里想出这四句好诗来,更可怕是他那一手好字,在建康城大街小巷被传阅过的,万一被认出来就有些不妙。

都怪那褚夫人一个劲给她斟酒,弄得她在微醺醉意中做了撺掇谢安作诗的傻事,原本是想让这小孩难堪来着。

起先假说是平民姐弟漂泊,但字如其人,谢安这一手字写出来,岂是平民或寒门子弟能与之相比的气度?

当真失策!

想到这里,宋衣故作夸奖地将谢安拉到身边,然后向褚家告辞。

此地离广陵还有一小段路程,宋衣贸然提出下船,自然是不会得到同意,而且凭空哪有码头来停泊?

宋衣醉意微醺,被江风一吹,胸口不知何时开始发闷,背脊汗冷,似乎连腹部也有些许不安的动静,一抬头又觉得午后阳光炙热刺目,眼前更有重影时现,她心觉不妙,也不再多加掩饰,一手提着谢安跳落下船。

这方才还是吃蟹品诗的欢愉场面,只不过是一霎间,宋衣同谢安如鱼入河,失去了踪影。

褚蒜子有些急了,小碎步跑到船舷上观望,“阿娘!难道这女人看出破绽了?”

“未必。”谢真石手紧紧攥着,显然是有些许紧张,但面上神情依旧保持镇定。

“可是她带着安舅舅逃走了啊!”褚蒜子大声囔着,在船底躲着的谢尚悠然晃了出来,连日奔波他总算美美睡了一觉,如今是被宋衣落水的声音给惊醒了。

褚蒜子嘟着嘴嗔怪:“尚舅舅,你怎么可以睡着呢!”

“我和阿姐原本就没打算在船上动手啊。”谢尚与谢真石相视一笑,“阿姐觉得阿狸如何?”

“是想我夸他还是夸你教得好?”谢真石伸手替弟弟整理衣冠,这让早年丧母的谢尚又重回幼年,那时也是姐姐这般悉心照顾他。

谢尚握紧佩剑,眉宇间有掩藏不住的焦灼,但依旧温柔答应:“自然是阿姐教得好。所以我这不是一直忍着不动手,全听阿姐吩咐么?”

谢真石将褚蒜子抱起,声音柔柔:“蒜子莫急,还记得咱们从武昌出发时那批养着的蟹么?”

蒜子乖乖道:“记得啊,可一路上都死了不少呢。”

“对啊,阿娘可没你的舅舅们那般英明神武,阿娘只会做好吃的给蒜子,所以阿娘把死的蟹肉留下,然后用陈酒腌制,方才那位宋女郎吃的就死蟹肉。”谢真石轻描淡写道,“阿娘以前在建康时最爱吃太湖运来的蟹,可是一路多有耽搁,再好的蟹也死了,厨娘就说,这死蟹吃了会中毒,轻则上吐下泻,重则会得离魂症。”

褚蒜子大大的眼睛瞪圆了。

“方才阿娘见那位宋女郎面色就断定她心智有些许失常,只是她自己未曾觉察罢了。”谢真石伸手推了一把谢尚,“阿尚,还不快去追?她想要养好伤再跟你比试?想得倒美!你若再不去追,我怕幼学医术的阿狸一人就能将她解决了!”

谢尚不耽搁,踩着船上吊下的一个竹筏,朝着宋衣离去的方向追去。

这段江道比较广阔,时常有一丛丛芦苇掩去踪迹,谢尚划着竹筏,紧盯着河面苇丛,心想着宋衣肯定带着谢安在水中潜游,无论这蟹毒再厉害也需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发作,此时宋衣尚有余力,应该不会伤害谢安。

之所以没有在船上贸然动手,谢尚和谢真石也是担忧船上小孩会被牵累。

论速度,他应该拦不住宋衣进广陵城。

最好是在入广陵城不久与宋衣做个了断,不然进了广陵城,就在流民帅、出镇广陵的郗鉴眼皮子底下,作为通缉要犯,郗鉴定会出手捉拿。

只是宋衣身份神秘,若真与朝中哪位大员有牵扯,谢家与她的私仇就更难报了。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 持螯把酒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