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攻约梁山>643勋贵争先

欧阳珣当初大力裁减州府厢军,只以少量兵力辅以轮换抽调的民壮义兵为维护当地统治的武装力量,这是既减轻国家养兵根本养不起的负担,也是为避免地方兵太多自动形成拥兵自重。

州府官员能利用的兵少了,这不意味着就难以维持当地的统治治理。

让百姓安分守己过日子的根本从来不是有军队在有效震慑,而是百姓能把日子过下去。

欧阳珣大裁州府军也是让地方官少些暴力依仗,胆子小些,不敢过分盘剥暴虐百姓,大宋社会和朝廷政权也就安稳了许多。

这一点政治意图,赵佶和朝臣们也都明白,并且日益从心里认可支持了。

可惜,人心之贪婪是无限的,官员的贪鄙胆大也是不可想像的。关键是王朝在中央这个根子上就早已彻底烂掉了,是皇帝和中央大臣们在领头当坏榜样。

欧阳珣的费心布局被上下轻易就破坏了。

地方官们就是敢兵少也照样肆无忌惮贪有百分之百利润资本家就敢杀头也得干,何况官老爷们只需要上嘴唇一碰下嘴唇,那钱就滚滚来了,这么轻松便宜事,哪个能抵制诱惑不动心

现在事发了,那就得按欧阳珣当初制定的策略,以朝廷的强大骑兵最迅速赶去处理事变。

怠政的赵佶立马勤快了,饿狼追的兔子一样蹿到朝堂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还没等他强压惊恐仓皇开口问众爱卿有何良策呢,枢密院常务副石肤就站出来了。

“陛下,那些刁民敢抗税闹起造反,无疑是受上次国灾事变的影响。刁民们定是以为闹,只要闹大了朝廷就得怕了”

吧啦吧啦说了一大通,上来就定性把罪责全扣在百姓头上,丝毫不提他明知道的是地方官藐视朝廷在嚣张作恶才引发的。

原因很简单,谴责和问罪造反百姓是政治正确,怎么说也绝不会有错。

另外就是利益链条关系了。

地方官贪的好处,石家自然也有份,

或者说是,朝臣们都有利益在里面。他这么说符合大家的利益,大家都会赞同。

当然,石肤更明白皇帝想听的不是这些没用的屁话。

惊恐的赵佶急于知道的只是如何解决问题。石肤如此积极站出来是要代表一种风向意图。

果然,勋贵们太废物却没傻子。

正当壮年的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二人立即站了出来,不约而同一齐向赵佶请旨:“臣,愿意领军平叛,为陛下分忧。”

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紧随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之后奋勇站出来也愿领兵上战场杀贼。

这帮胆小怕死最怕上战场打仗的顶级勋贵将为什么突然这么积极这么英勇有胆量了

说白了就是,他们清楚这回的百姓造反运动和上次海盗引发的不同,很容易对付。

这回的农民军完全是乌合之众,没有任何靠山,没有成熟的组织,没任何底蕴底气,连象样的武器都不具备以前民间暗藏拥有的都被海盗狂潮刮去当铁料了。

这次,完全是小民一时义愤冲动杀了官差,收不了场了,就索性干脆往大里闹,等杀官破城杀人抢劫尝到了甜头就抢红眼了,疯了,也更没了回头路,自动发展成彻底为了造反

这样的人数巨大、实力却不堪一击的民变,简直是最完美的剿之立功的靶子。

石肤抢先站出来就是提醒勋贵同类:你们争表现和轻松立大功的时候到了,赶紧的

骠骑、辅国、镇国,三个大将军老牌勋贵家主,即使很清楚剿灭起义简直是白送功劳一样的轻而易举可得,也依旧没动,都不肯吃打仗那个苦,更不肯上战场冒一点险。

都至少五十了,年纪不轻了,享福享得懒得动,级别待遇也混到顶了,没必要再卖力争功。立了大功,难道皇帝还能封老夫个王当当当异姓王,那纯粹是急着死掉。死人才封异姓王。

以石肤为代表的勋贵集团积极请战,此举也是在暗中迎合皇帝赵佶的心意。

赵佶,打一开始就认可曹文诏的憨厚忠勇任劳任怨能干,但这不意味着他愿意由曹文诏当马军司主将,恰恰相反,他看到曹文诏在马军有巨大威望就怀起了深深忌惮,

尤其是这一回抗击辽国,曹文诏竟敢不遵旨意,擅自改变朝廷的布兵决定,而且能带着全部骑兵大军北去直接杀入辽国境内,虽然事实证明这么做才是威慑辽国最快低头的最优作法,也证明了曹文诏确实有卓越的统帅大才,一下子就打怕了辽国,但越是如此,赵佶越是忌惮,不满。

让赵佶格外不满的甚至也起了猜忌心的,还有何栗。

朕,让你何栗当马军司太尉是让你在上面直接钳制曹文诏,你倒好,反而配合曹违抗旨意

宋王朝是个看脸,看颜值的世界。

赵佶一开始就不想让曹文诏这样的笨嘴笨舌不讨人喜欢的大黑脸武夫当马帅,当时就有心等唐恪造反事件的影响散了就立即撤掉,让曹文诏还是发挥所长继续当练兵的老黄牛去,现在他更忌惮了,更有心撤换掉,只是不得不强耐着性子也得等,等曹文诏击败辽国的大功影响消了。

石肤等正是看准了赵佶这心思,要巧妙帮着赵佶弄掉曹文诏,才会信心十足顶上来。

要是能取代曹文诏领马军出征,既能灭贼立功证明勋贵将门还有用,改变勋贵集团在大家心目中一贯的白吃废物形象,也能满足赵佶的心思,如此,勋贵糟糕之极的尴尬地位就会改变

<

状态提示:643勋贵争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