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被整,紧跟着刑部如今仅剩的捕快精英团队在缉拿赵岳一行时又照样被肆意屠杀,两总捕头铁苍鹰、曹冠雄俱都被杀,这接连恶性大事发生,其中的意味终于让早有定计,始终显得智珠在握而镇定如恒的耿南仲也开始惊慌了。
相信耿南仲,从而也表现得始终镇定自如的新帝赵桓,当得知沧赵人对皇族尊贵王爷也根本不当回事时就更慌神了。
他的镇定不过是听信了耿南仲的蛊惑与所谓一计可定江山的妙计才有点信心而表面表现出来的,也是想在一向看不起他的群臣面前就机展现一下他也有够资格当皇帝的不凡一面,力图增加一些至尊威严与话语权。
可他此时还太年轻了,比历史上于灭国危难之际仓促登基年轻了足足近十年。
历史上而立之年的赵桓尚且什么定国安邦能力也没有,金军杀来之际吓得他只想放弃抵抗象他父皇一样弃京师抛民众与普通官吏逃跑并最终选择了举国投降,现在连人生阅历都少太多,素质只会更差劲。
他本就天资凡凡,缺乏能力,加上柔弱老实的天性与倍加艰难的宫中太子生活共同形成的性格极其懦弱胆小,没勇气担事和面对危难挑战,干什么都犹犹豫豫的没个主张与定见。这时候,面对相似的灭国之灾,还能指望他展现出奇迹?
对赵公廉,赵桓的感情是外人不可想像的那种复杂。
对这个同姓而出生在偏远乡下的卑贱村夫,赵桓却没有任何命好身为至尊皇族子弟而且是皇帝之下第一人的太子,大宋江山的未来之主,而应有的心理上的那种天生优越感,有的只有从小到大越来越强烈的羡慕仰望、不可及下自然形成的越来越自卑,并且随着自身恶劣到随时会下台的危险太子环境与长大懂事逐渐有了个性尊严而由自卑转化为越来越强烈的怨恨,又最终转化为畏惧,现在当了皇帝则是既佩服,仍有以前的那种强烈敬仰之感,却又怕又恨,当然后者是主要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赵公廉就是父母恨自家儿女不争气时总会说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赵公廉的存在,对曾经的所有懂事开始读书的皇子来说,都是山一样压在心头,在诸皇子心头形成的阴影面积本已经无限大了,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阴影加速越来越大......
小皇子们根本无力追赶天才少年强者,更无力破解心头这片无限大也无限厚的阴影。
和天才儿童是同国同代同地人甚至是同学的孩子,无疑是可悲的。
天生智商上的巨大差异绝不是所谓的后天努力能弥补的,尤其是在学习上,何况生活环境无比优越的皇子们不可能有赵公廉那种生存在险恶苦难边关随时可能面临死亡而促使形成的越发坚定强大的奋斗毅力和斗志。
而当这样的天才偏偏一度当着赵佶的心腹小秘书,就整天在皇宫自如晃荡,皇子们几乎天天可见,不得不直接面对天才的无穷魅力与压力,又偏偏这个天才正好姓赵,和皇室同姓,那皇子们本应该非常美好灿烂的小日子就更可悲了。
在赵公廉在皇宫服务皇帝的那段时期,诸皇子的日子很苦逼,哪怕是天生没心没肺的、心足够大的、记吃不记打的那种熊孩子也无法不在乎那种无形中笼罩来的压力。以至于当赵公廉终于放出京外任为地方官时,众皇子们,无论是大是小,无论是懂事的好孩子,还是不着调的熊孩子,居然都不约而同地罕见的齐心欢呼雀跃起来,就如同久苦的奴隶终于获得了解放,终于拨云见日看到了朗朗青天白日,那种喜庆,就差大放鞭炮隆重庆贺了。
不放鞭炮是皇宫大内不允许如此随便干,那是有严格定制的,否则必然会放,大放。
这事让生了皇子的娘娘们不禁惊诧......唏嘘。
而没生皇子的娘娘们则愕然后哭笑不得,然后盼着生皇子,更盼着生个出类拔萃的皇子,一定要比沧赵家的这个孩子强啊,一定要啊.......
正怀着胎并已测断是儿子的娘娘,那心情就更不用说了。
就算宫中有限制,有个熊孩子皇子也想出了法弄出了吓人的响动充当鞭炮庆贺,惊得宫卫禁军以为发生了什么要命的事惊恐赶去.......当皇帝赵佶得知这事后也不禁恍惚了一下,莞尔笑骂一句:“这些小混账........啧,至于吗?”
这种态度很好地体现了赵佶这个皇帝的性格。
赵佶注定不是个严苛的皇帝,必然是宽松的政治、在宋朝本就宽松的经济国策下更宽松的治理、宽松的宫中之家.....臣子们最喜欢这样的不难伺候的皇帝,宫中的娘娘们喜欢这样的多情柔情宽容帝王,宦官宫女也喜欢这样的不严厉凶残的主子,天下的百姓一度也喜欢,但后来就不喜欢了,皇帝对官员宽松,官员就会对百姓趁机大肆盘剥、枉法.......乱搞。
政治是严肃的事。
皇帝,必须是个严谨的人。
赵佶和赵桓,都不是心性无良的坏蛋,若只是做个寻常贵人,或许会朋友众多、美名传天下,可惜他们正是皇帝。
赵佶也注定不是个严厉的父亲。
他的皇帝身份与个性决定了他不会象一般家庭的父亲那样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却也不会苛责要求孩子。
通常他根本就不管。
他之所以会拿赵公廉当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来说事教训皇子们,更多的是他自身聪慧过人才华卓越,是那么的骄傲自负,生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