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这些战事外,还有一些文事,也引得了世人的目光,尤其是士子的目光。
最具代表的就是,陈太丘于中平四年八月丙子日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葬于郎城一事。
这一次只是前去吊葬者,就有三万余人,车数千乘,‘六龙’荀爽、名士韩融等披麻戴孝执子孙礼者数以千计。更有蔡议郎撰碑铭,大将军何进遣使致悼词,谥曰:“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
那这个陈太丘是谁呢?如何能够惊动得了天下间如此多的士子呢!据文丑所知,本乡的姜承在此消息传来之时,就一刻不停的赶去颍川吊丧去了。也使得文丑更加坚信姜承一家必不简单。
陈太丘即陈寔也,因曾任太丘县长,故又称"陈太丘"。
陈寔出身寒微,家贫,年少时作过县吏,曾经为县里的一些奴仆干事,后来为都亭佐。
在其任都亭佐时,其不以此职为贱,立志好学,坐立诵读不辍。引起了时任许县县令的邓邵的关注,并且认为他不是一般的小吏。于是就是把他举荐去了太学读书。
其学成归来后,原县令邓邵已经调任到其他地方了,后来的县令再召他为吏,他感恩于邓邵举荐他去太学读书之事,以为举主,于是他辞不就任,逃避隐居阳城山中去了。
这时县中出了一场命案,同县的杨吏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怀疑是陈寔做的,县里逮捕了他。拷打审讯一番之后,没有事实根据,因此得以释放出来。后来陈寔作了督邮,秘密托咐许令,用礼召见杨吏。远近的人听说,都惊叹敬佩他。知道他不仅是一个“记恩于心”之人,更是一个“以德报怨”之人。
陈寔家贫,再作郡西门亭长,不久,调为功曹。这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高伦教令代理文学掾。陈寔知道这个人不合适,把高伦的教书之于檄,怀檄见高伦说:"这个人不宜用,然侯常侍的命令不可违抗。我请在外署官,这样不会有损明德。"高伦听了他的。
于是舆论责怪陈寔所举不得人,陈寔始终没有说什么。
高伦后来被征召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到轮氏旅社。高伦对大家说:"我以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秘密持教返还,在外地白署。近来听说有人拿这一点责怪陈寔,这是由于我害怕强暴,陈君可以说是好的推到君身上,有过则归自己的人。"然而陈寔仍坚决引咎,听说的人才叹息陈寔的为人,从此天下都敬佩他的德行。
元嘉元年,司空黄琼征召能治烦剧的人才,以陈寔补闻喜长。不到一个月,陈寔因有一年的丧服,去官。再升授太丘长。讲求德化,清静无为,百姓安居乐业。永寿四年,复任司空府掾属。
孝桓帝延熹九年,第一次党锢之祸,被囚一年,遇赦得免,被大将军窦武征辟为大将军府掾属,谋诛宦官。不久,窦武反被宦官所杀,第二次党锢之祸又遭株连,但一旦有空缺,朝廷就有多位大臣联名举荐,陈寔总是婉言谢绝。
实居乡里,平心率物,德冠当时,为远近之宗师,与其子纪、谌名重于世,父子三人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命,率皆同时,羔雁成群,丞掾交至,豫州百城皆图画实、纪、谌父子三人形象。实与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为颍川四长。
总而言之,陈寔是一个品德高尚、大节不亏,同时在为人处世上又不失圆融的人。他出身单微,没有根基,在处世上若不圆融,恐怕也不会能有如今的盛名。又因为他没有根基,所以好结交朋友,汝南名士许劭曾说他“道广”,道广的意思就是朋友多。
如此人物,方才能够赢得天下间广大士人的认同与尊重!
至于‘六龙’荀爽、名士韩融等又是何人哉?
汉末颍川旬氏乃战国儒家集大成者荀况之后,荀况者,即荀子也!
而汉末时期,在整个中原世族最有影响力的颍川荀氏的发展却要从有“颍川四长”之名的荀淑算起。
其为人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后出为朗陵侯相。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
李膺是谁,那是天下士子的领袖人物,‘八俊’之首!连他都以师事荀淑,可见其之名声威盛了。
他的八个儿子,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其第六子荀爽最为知名,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说,而慈明就是荀爽的字了。也是仅存之人了,正是现下颍川旬氏的家长。
若说他们诸位还是迷惑的话,那在史书上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想来都是知晓的,其正是出自此旬家,除他之外,荀攸、旬谌、旬衍等也是了不得的大才!
而韩融就是另一位“颍川四长”韩韶之子了。
颍川名士之多,不可胜记,是汉末人才最为集中之地,文丑虽知有如此一个“宝库”但是却只能望‘宝’兴叹!因为士子皆以名声、品行为尊,你一个小小的寒门小子,还想要得到这些名士的投效,那不是痴人说梦吗!所以文丑并没有前去寻找他们,自取屈辱,而是选择积攒名气、功德。
当然做过一些措施,比如劝说江显母子前去颍川旬家求学,虽不见得能有什么成效,但也算是搭上了一根线。
除此一件轰动天下士林的大事外,再者就是,在正月时候,朝廷大赦天下,使得不少轻罪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