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里正居然舍得让自家的孙子下地干活,崔小小觉得自己太久没有出门了,这么劲爆的消息居然也不知道。
其实郭里正做出这个决定和崔家兄妹也有关系,自金宝因为崔家兄妹变好之后,郭里正就注意上了崔家兄妹,最终得出结论——崔家兄妹是经历了苦难之后才这么懂事的,于是郭里正大手一挥,自己的孙子就下地接受劳动改造了。体会了种地的辛苦,才能觉出读书的甜来。
虽说只是捡捡麦穗,跟车送麦子这样的事,可大热天在外面,里正家娇生惯养的几个孙子这几日也是苦不堪言。再加上郭家大儿媳妇的‘特色菜’的招待,日子越发难过了,其中最难过的就数大房家的几个孩子了,其他两房还有个会做饭的娘给开个小灶,大房的孩子就只能啃黄瓜吃西红柿了。
从郭守义豁出去脸皮来蹭饭就能看出他最近过的是什么日子了。
看崔小小久久没同意,郭守义有些伤心,可再也拉不下面子说一次自己留下吃饭的话了,刚刚开口已经用完了他所有的勇气。
金宝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摇着崔小小的手说,“小小,行不行啊?”
“哦,当让行了。”回过神来的崔小小忙应下了,不就是吃顿饭嘛,多大点事啊。
金宝高兴地直叫,郭守义脸上也有些激动。
郭家这两兄弟的样子看得崔元康直咂舌,跟崔元健咬耳朵道,“大哥,原来里正家的孙子也不好当啊,这日子过得还不如咱们呢。”
崔元康以前还羡慕过里正家的孙子来着,吃得好穿得好,在村子里欺负人,只要不是太过分,没人敢理,多威风啊!这会崔元康直庆幸自己不是里正家的孙子。
崔元康说这话声音虽小。可喝了灵泉水后听力明显变好的崔小小还是听了个清楚,幸福果然是比较出来的,里正家孙子不幸福了,二哥立马觉得自己幸福了。
“知道自己过得好累。还不快去写大字去,写完大字好吃饭。”崔元健训到。
崔元康点着头就进屋写字去了,写字算个啥啊,吃猪食才可怕呢,自己真是太幸福了。
崔小小也领着郭家两兄弟去厨房做饭了。郭守义本来还坚持君子远庖厨来着。在崔小句不帮忙就不让吃饭之后,郭守义就把那句话抛到天边去了。
郭守义坚信当君子啃一年白馒头之后,估计也不会再坚持这句话了。何况自己现在还只是个孩子,离君子还远着呢。
鉴于金宝的前车之鉴,崔小小给这两个人指派了摘菜、洗菜的活,还亲自做了示范,让二人照做。
看着两个人做的有模有样的样子,崔小小感叹,果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啊,多教育几次。在君子远庖厨的时代也能教出几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男人啊!
要不要开个学堂呢?崔小小想了想还是算了,估计孩子的父母会杀了自己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啊!
没看到主持变法的商鞅和坚持日心学说的哥白尼都不得好死吗?反正过个几百上千年,自然就男女平等,男人也下厨房了,就不要操那心了。自己还是努力赚钱,养大哥哥,然后到处转转的好。
为人师表什么的,呵呵,下辈子吧!
这一顿饭做好后。郭守义狼吞虎咽,斯文公子也把餐桌礼仪扔了个干净,看的崔元康再一次庆幸自己不是里正的孙子!
自那以后,郭守义和金宝只要能来就来崔家蹭饭。在他俩口中郭家大儿媳妇做的饭那就是,地上绝无天上更无,狗都嫌弃的猪食。
金宝说这话可不是毫无根据,因为有一日金宝悄悄把自己的饭倒给了家里的狗阿黄之后,阿黄闻了闻就嫌弃地走开了,阿黄的饭碗每日都得往门外倒一次。里面装满了郭家大儿媳妇做的菜。
金宝的哭诉闻者流泪听者流泪啊,狗都不吃的饭,他们天天吃着,这日子过得,狗都不如啊!
农忙,抢收、抢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所有的麦子都变成了麦粒,静静地躺在地面上接受太阳的洗礼,待褪去最后的水分就可收入粮仓。
还长着麦茬的土地里也种进了玉米,几场雨过后,麦茬腐烂就成了滋养玉米生长的肥料。
“今年收的麦子可不少啊。”郭大爷装着麦子喜滋滋地说。
崔小小看了看自家四亩地得的麦子装了三口大缸,听郭大爷的意思是差不多有十石多粮食,也就是近一千二百斤粮食,四个人一年的口粮,一人三百斤,一天不到一斤粮食。
崔小小正想着一天一斤粮食能不能吃饱的问题呢,郭大爷的一句话瞬间让崔小小心情更差了。
郭大爷说,“今年的麦子缴了税之后,估计还能留下一缸呢。够吃好些日子了,不像差的年成,就是过年过节都不一定能吃得上顿白面。”
纳尼,上交三分之二的粮食,这能吃饱吗?难道皇帝是个昏庸的,赋税太重这是要官逼民反的节奏啊,难道崔小小重生一次还要经历一次战火纷飞的热血日子?
“缴了这两缸的麦子,地里的玉米就全是咱的了,今年是不愁吃喝了呀!”郭大爷再次感叹道。
崔小小眨了眨眼问,“郭大爷,两缸麦子是夏秋两季要缴的税吗?”
郭大爷点了点头。崔小小了然了,两季的税那就还好了,赋税不算重,皇帝不昏庸,大槐树村也不处于边关,战事是不会有了,自己又可以作屯田当地主的梦了。
“没地还用缴税吗?”崔小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