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铁血强宋>第四百四十四章 莫须有(十五)

等宗翰从上京回来大家这些留守军将,如何向宗翰交待?他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持南下通路畅通,等到开春,就算不南下攻宋,说什么也得将应州诸州扫平了!

银可术做出了南下攻打晋阳军的决断之后,留守女真诸将,人人拥戴,个个兴高采烈,倒不是没有人提议干脆就直接南下,将应州打下来就是。

银可术也不多说什么,带他们到应州左近走一遭,看看地形就成,女真此刻强悍敢战不畏死不假,可是并不代表他们就会去白白送死,应州城小而坚,正是军事上为难攻可称要塞的所在,大城往往反而是易攻难守的,因为城大则需兵就多,兵力稍稍差一些,就代表城防上好大的破绽,而且大城往往都不在险绝之地,反而都是交通便利的所在,不然也不能形成如此规模,周遭村落市镇也依附着大城有相当规模。

围城而战,野有所掠,足可支撑大军,而且可以搜集足够资材打造攻城器械,也有足够地方摆得开这些攻城器械,什么样的攻城手段都能用上去,后一个原因就是城大则所留兵民必多,后勤也是一个大问题。

一旦围住,城中每日消耗都是巨大的数字,反而不见得能支撑太长时间,在险要必争的地势择地建起的小而坚的城塞,就避免了以上弱点,城小则不多兵就足用。

地形险峻,周遭接济无多,大军难以长久在外围困,攻城器械也摆不开很多用不上,而且积储一定数量的粮食军资就足以供不多的守军长久支持下去。

在杨凌所经历的真实历史上,钓鱼城就是这等小而坚的城塞的代表,不多守军依托此处守了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十年!

几十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半个封建王朝时代。

蒙古人最初的战略意图很简单,最开始的时候。蒙古铁骑南下,在襄阳城遭到南宋军民竭死抵抗,于是乎,当朝蒙古统治者便是从他们的他们的前辈女真人的南下路线得出了结论。最后分为两支大军南下,一路依旧是打襄阳,另外一路则是准备从川陕等地打开出路。

谁知道,蒙古人这才算是踢到了铁板上,虽然在公元1236年就攻占了成都。全川震动,可是四川重庆军民靠着巴山蜀水,绝不妥协,后来余玠为四川制置使兼任重庆知府的时候就大力布防四川防务,钓鱼城那个时候就成为了抗元的指挥中心,后来又有冉琎,冉璞两兄弟献策,将钓鱼城经营得固若金汤,这个时候是1242年,钓鱼城已经坚守了6个岁月。

1254年。钓鱼城守将王坚誓死抵抗蒙古军队,被任命为合州知州,合州就是现在的重庆市合川区,这是钓鱼城的一次大改变,王坚动用合州五县十七万军民,大筑钓鱼城,从此钓鱼城真正的成为了铜墙铁壁,它的战略意义不可为不重,可以说,钓鱼城成为了支撑南宋政权长江上游战局的重中之重。说得更直白一点,这个人口老弱加起来不足二十万小城支撑起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到了1258年,王坚的呕心沥血没有白费,纵横天下。一直打到地中海的蒙古铁骑在钓鱼城折戟沉沙,王坚率领守军三千人,十万军民死守此地,先是蒙古军前锋元帅汪德臣阵亡城下,随后蒙古大汗蒙哥亲自主持全部战局,最后被王坚命人架起大炮强弩打得蒙哥重伤而死。

这一战很重要。细一点来说,是那神秘的一炮很重要,这一炮改变的世界的历史,大汗蒙哥一死,汗位空虚,一直打到欧洲的蒙哥的兄弟纷纷收兵返回,争夺汗位。

不然的话,这群战争狂人不知道要打到哪里去,这个暂且不提,起码对于当时抗蒙的南宋来说,总而言之这一战,让南宋政权再度喘息了一阵。

王坚立了大功,过了两年就被调入朝廷中枢任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守将军马,很大一部分都是西军余烈,包括王坚的继任者张钰,这个人祖辈估计以前就是秦凤军的,陕西路凤州人,张钰一直坚守钓鱼城到1277年,南宋灭亡,这个时候张钰也是调离了钓鱼城,主持全重庆的防线,最后重庆防线在叛徒的出卖之下,防线出现漏洞崩溃,张钰兵败被俘。

钓鱼城继任守将王立这个时候已经是举步维艰,南宋灭亡,整个天下,就剩下钓鱼城这一座孤城,打了几十年的仗,钓鱼城也是弹尽粮绝,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可即便是这种情况,蒙古人还是没有打下钓鱼城,王立死守了两年,最后在1279年,钓鱼城实在是走到了抗蒙的最后一步,王立迫于无奈之下,以保全全城军民性命为条件率众降元。

四十三年,几代人浴血奋战也没能挽救这个民族,时至今日,每每后人来到合川钓鱼城,看到那护国寺上方那苍雄浑劲的四个大字也禁不住心潮澎湃——独钓中原。

这里就可以看出小城其实在天然之下就有防御的优势,蒙古人死了一个大汗也没攻下来局足以说明一切,多说一句,南宋苦守之襄阳,也是靠着襄阳樊城两处不大的城塞互为依托,两处守军也不过是各有数千,这般坚持苦守下来的。

在此处,应州城塞险峻坚固之处,不在钓鱼城之下,攻这等城塞只能拿命去填,而且填光了也不见得能拿下来,以银可术为首的女真西路军留守诸将顿时就形成了统一意见,应州打不下,那就绕过去,打到应州南面去,扫平云内诸州,让女真健儿,好好舒散一下筋骨!

要是宗翰能从上京带回可以攻宋的好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四章 莫须有(十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