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娘笑道:“女儿也是这般想的,爹爹放心就是,女儿心中有数。”
且不说武家父女如何,过了两日,曾子晔回来,已谈好购地的事情,二百亩地的上等良田,且都是在一处的,并不分散,因主家急着出手,等秋收过后便行交割。曾子晔也是个办事干脆的,论定每亩地两贯八百钱的价,拿着带去的二百贯钱会了订金,写了文书契约,又约了主家到县衙里上了档,这才回家。
看着那两百亩地的地契,想着家里三代无恒产,这回终于有了地,且不说别的,至少家中以后再不用愁吃喝,一家人都是心情大畅。
二百亩地,一共花了了五百六十贯钱,这还余下八百多贯钱,八娘便问如今耕牛大概多少钱一头,曾子晔就笑道:“主家原就有佃农,我们家又没法儿自种,再说赶了佃家,岂不是断了那些佃农的活路?照旧用那些人种就是了。”
八娘一想也是,不过耕牛家具什么的,备上一些也不是坏事儿,再说虽有佃农耕种,自家人也要时时去看,还得购辆马车才好,要不然往常出入,总雇车行里的马车,也不是事儿。
曾子晔常年在外行走,多少对物价有些了解,便一一细说了,八娘这才知道原来马匹好些的,就要**十贯一匹,而耕牛,因是农用,价格也是不菲,一头年轻当用的牛,约要十贯左右。
曾子固想了想,就对曾子晔道:“我们家也购上两三头牛,有那家中没有牛的佃户,也好叫他们租用了,另八妹说的也对,往来南源庄,也有四五十里路好走,置上马车,出入方便些。再说托八妹的福,如今家中条件也好了,爹若是出门拜客访友,也是方便。”
大宋文人讲究四处游历,一来为涨见识,二是便于与文人士子们交流,老爹丢官几年,一直窝居家中,大概也不是不抑郁的,不过因着家贫,只能忍了罢了。
耕牛什么的,倒是不急,可马车的事情,想到就可以办,八娘便央朱氏取了一百贯钱交予曾子晔,先去马行里挑买匹好马,又去木匠铺,订个车厢什么的。
想到车箱,八娘便想到城南不远古庄刘的刘二郎,便对曾子晔道:“大哥只管先挑马,上回我们和四哥五哥去城外游玩,落脚的古庄刘的刘家,那刘家的刘老伯和刘二郎父子,都是木匠,手艺都很精湛,不如就去求他们家帮着做。总之也不远,回头大哥要是得空,我陪大哥去一趟?”
有熟悉的木匠,又是手艺不错的,再说离的也不远,曾子晔便应了。
午后便去马行挑了匹好马来。
八娘前世可没少往马场跑,她也没别的爱好,一有休假,大抵是陪祖父祖母呆在家中,若不然,便是去马场里骑马跑上几圈,若说马术什么的,虽说不上多精湛,可也算不错,对马,自然也是懂点的。
曾子晔挑回来的马,虽没多高大,但毛色油亮,骏美不凡,显是匹不错的好马,且只花了九十贯的价,算是物美价廉了。觉儿和九郎几人都是男孩子,这马,就好比名车,是个男孩子就没有不爱的。
八娘同着九弟子宣,还有小侄儿围着马转了好几圈,手痒脚痒,恨不得就一跃而上,跑个几圈,过过馋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