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谦那边的涤棉绸和麻花布又告罄净,异域的宽面布已经在他的店里打开市场,每天都能卖出去三四卷布。董嬷嬷二儿子董奎也开了一家“董记布庄”虽然是新开业,卖布行情也是非常看好。他的布庄在西城,西城也是北京城比较繁华地带。一天起码能卖出去两匹一百米那么大卷的布料。看样子还有潜力可挖,因为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云儿和王爷商量,把带彩条、格子图案的床单布拿出来卖。大清也有花布出售,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异域的布匹幅面宽、布料细腻。云儿也学了异域的方法,以发传单的形式用油墨打印方法印出来很多的套色传单,就是告诉京城的市民,什么位置的哪个商家卖了什么样的新样布匹,布匹的长处和特点。由府上的亲兵把传单发出去。
福晋的嫁妆铺子三个嫁妆铺子有两个是董嬷嬷的儿子在经营,老大董达经营着一个面庄,老二董奎经营着一个杂货铺子。董达经过王爷、福晋的同意,进府跟陈夫人学了好多种面条,比方冷面、拉面、阳春面、担担面、烩面、刀削面、猫耳面、凉拌面、夹心面、盖浇面、伊面等等。都是陈夫人按照女儿给的配方加上自己的摸索,比较适合大清人的口味的面食,一点保留都没有地交给了董达。董达经过了一个熟悉的过程,带回自己的店里。然后通过老娘给福晋缴纳了一定数量的加盟费用,就是王爷的一个加盟店了。
过去董达经营的这个面庄只有炸酱面、热汤面和鸡蛋面这老三样。现在一下子增加了这些新品种,那些平时干粗话的人就给吸引过来。价格又便宜又好吃,三四个铜板就能吃上一大碗可心顺口的面条,来的人就越来越多,董达的生意就自然越来越红火。
董嬷嬷的二儿子董奎原先是给福晋经营着一个杂货店,进货渠道不怎么太顺畅,他本人又是个太实在的,给他供货的一个商家总是把别人挑剩下的卖给他,所以董奎的生意不是太让人看好。现在给王爷代卖布匹,品种很简单,就那么几样,很好经营,也不用他去进货,都是给他送来现成的新货物,董奎就被田亮送到玉龙布庄去跟瑞谦学习了怎样经营布匹。还别说,董奎也跟瑞谦学了“尺外一指”的量布方法,被周围居住的市民所称道,布庄的生意做得很火。很多市民知道了这家布庄有四尺五、四尺八这么宽的宽面布,又结实又不褪色。
还有拿到董奎这里的香囊、荷包、手袋几种商品也很受少男少女们的青睐,尤其是手袋,很实用,很对女人的口味。这里的客流量很大,有的人一走一过看见就买了。
福晋的嫁妆铺子除了董嬷嬷的两个儿子,还有一个曾经的胭脂铺子,现在让王爷给变成了一个首饰店。让王爷奶姐姐的儿子来经营。云儿三人带回来的首饰最好的是钛金的,还有合金的、水晶玻璃的、玻璃的、树脂的、陶瓷的……等等多种多样。深受广大平民百姓的欢迎。
除了两处布庄陆续售出异域的布匹,还有的大户人家开始订购中秋节赏赐下人的荷包了。都是一份几百个的需求量。还有订购手袋的,说是节下当馈赠送人的,来订货还不只是几家,东贵告诉来巡查的田亮说已经快二十份了,这倒是个赚钱的机会。府上的女人不少,要是全部都能参与加工布艺,也是个人力资源,就告诉了云儿。就在给福晋请安的时候,云儿说了自己的想法。
福晋笑道:“这是好事啊,给她们赚外快的机会谁还不乐意?就让这些教习嬷嬷们辛苦吧。让府上所有的姑娘嬷嬷都参加。”
于是,七位教习嬷嬷承担起府上所有的老少女人的布艺、编织的技术培训责任。按照原来划好的区域,每一片由一位教习嬷嬷负责。但是,她们已经习惯互相配合了,就是几位嬷嬷同时来辅导一片,这样对学习的人也有一个震慑力。有人教课、有人维持秩序、有人发放材料,一丝不乱。
鱼儿是孕妇,云儿对她照顾得很周到,讲课的任务由林嬷嬷和水儿担负起来,福晋把桃子姐姐也给划到鱼儿这一片来了,正好两拨教习嬷嬷,每一拨三个人。鱼儿就负责检查交上来的成品合格不合格,如果让她回家去歇着,还不急死她?也不是体力劳动,还能活动活动身体,劳动量适可而止,林嬷嬷和水儿也很照顾她。鱼儿现在也是主子身份了,少奶奶嘛,云主子的娘家嫂子,身份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鬟儿现在的表现很优秀,一句怪话都不说了,可能是没时间顾及,也可能是莽格纳妾对她的触动很深。总之每天学技艺、教课,废话、怪话基本消失,让人省心多了,也许也是在走向成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