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重回明末当皇帝>第两百八十章 如何破局?

对于这些劳动力的安排,中华军决定要依靠岛上的华人的力量,在军队的协助之下,请一些华人的工匠指导这些土著人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建造工厂、种植橡胶......

这些分流了一部分的劳动力,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开矿,印尼群岛含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中华军目前所需的铁矿、铜矿、煤炭石油等都有很高的储量,因此这里的矿产的开发十分重要,中华军在这边计划投入七十万人,投入到十个大型的矿产的开发上去。

这个时候的开矿的条件远不能跟后世相比,因此矿地一直都是一个高死亡率的地方,主要是在于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劳动强度特别大,而且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安全保护措施。

中华军这个时候才不管什么安全保护措施了,就算是有也是对矿上的华人监工的保护,这些土著人就是用来干苦力的,其最终的结局也是早就注定了的,因此中华军不会怜惜他们的境遇,这在后来曾经引发过一段时间的动荡,几个工矿上的土著人企图发动暴动,想要冲出中华军的监控,逃到深山老林中去,只不过他们的这一计划最终没能达成,中华军依靠土著人修建的连通络,以非常快的速度赶来支援,很快就扑灭了这些土著人的企图,而他们也几乎全都没能幸免,全部被处死了,从此之后土著人都安稳了许多,再也不敢发动反抗了,而经历了很多年的劳作之后,中华军方面对于他们的待遇条件也稍稍的上调了一点,这也让他们似乎是看到了希望。

在这些土著人的劳动之下,中华军终于解决了各种矿产资源紧缺的局面,包括黄铜、铁矿、镍矿、铝矿以及石油煤炭等等资源上面,都彻底的满足了中华军的需求。

而这些矿产的发现也为中华帝国的各项工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这也是中华帝国能够超过欧洲诸国。快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在印尼群岛在这些土著人的劳动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候,中华军这边已经计划准备实施登陆作战的计划了。

因为清廷的严密封锁,从去年的十月份开始,沿海一带的移民的数量就大幅度的下降。这也导致了中华军这边一直想要突破清军的这层封锁。

因为人口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实在是太过于重要,尽管这个时候吕宋方面的军队在南洋一带进展的十分顺利的,但是东南亚一带的情况和台湾的情况也差不多,都是土地面积比较广,但是上面的人口比较少。尤其是华人的数量很少。

吕宋岛上面还要稍稍好一些,至少还有当地的土著人可以提供一种补充,但是印尼的土著人这个时候已经被中华军全都给抓起来充当苦力了,而且这里的情况跟吕宋还不太一样,主要是这里较早的受到了外部文化和宗教的冲击,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冲击,伊斯兰教是一个极具破坏性的宗教,其破坏性表现在各个方面,也包括文化和思想,因此这里的所有土著人中华军从心里不信任的。他们自然是不能委以重任的,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印尼群岛的面积差不多有五分之一个中国大,加上吕宋群岛、马来半岛等等岛屿,其总面积已经将近中国的三分之一了,但是这里的华人的数量大致跟台湾岛上这个时候的华人数量相当,只有一百来万人,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少的人口,自然是远远不足的。

所以中华军为此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那就是要在清军的封锁线里面取得一个突破口。以此为据点,利用军队的势力来扩大中华军的势力范围,在这里吸纳和转移人口前往台湾,如果清军大举反扑的话。这些据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取舍,并不一定非要坚守,以免成为中华军的包袱。

严格来说,这个计划显得有些大胆了,因为这个时候清军在沿海一带的兵力已经越来越多了,甚至是超过了其部署在北疆的兵力。要知道中国古时候历代王朝都是将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作为主要的任务。

清廷虽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征服了蒙古,并且按照满族的规矩建立了蒙古八旗,施行八旗分治,这个策略和当初金朝治理蒙古的时候差不多,主要是分而治之,不让其有聚集在一起从而威胁到自己统制的机会,但是这个时候准葛尔部已经开始兴起,清廷北方并不是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所以将这么多的兵力都调到南部来,这还是很罕见的。

这也说明了清廷在经过了之前的几次交战之后,对中华军的实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个时候已经将中华军列位自己的头等大敌了。

这对于中华军来说自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了,那就先抛开别的不说,先想办法破掉清军布下的这个局。

从台湾向大陆望去,最接近的就是福建了,因此如果单纯只从距离和位置上面来说,选择福建是最适合的,但是这个时候盘踞在福建一带的兵力也是目前整个东南沿海一线最多的了,包括耿继茂的十一万大军,还有清廷的三万绿营士兵,以及新组建的福建水师,一共有超过十五万的军队,这个数量可是中华军能够调动的七八倍之多了,因此很多人都对这个地点心存怀疑,虽然清军的作战能力远不如中华军,无论是士兵的单兵素质,还是从武器装备上面来看,都是中华军这边要占据着绝对的上风。

但是清军毕竟占优人数上面的


状态提示:第两百八十章 如何破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