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重回明末当皇帝>第两百二十九章 台东舰的使命

清军一共携带了三枚万人敌,其中有两个是装着火药的大家伙。

其实董义自己想歪了,想要炸塌城墙并不一定非要用万人敌这种东西,且不说他体型笨重八九十斤一名士兵不方便搬运,两名士兵写作不仅速度回减慢,而且也容易被敌人发现。

清军也可以直接将其用投石机发射出去,只不过这个时候随着火炮的普及,清军中间早就没有了投石机这种中世纪的武器了,而且就算是将它投掷出去,它上面的引线的燃烧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守军反应的快一样能够将其扑灭,而且这玩意撞到城门上去之后还会反弹回来,到时候爆炸威力大打折扣,能不能炸塌城门谁心里也没谱。

所以综合考虑用士兵搬抬的方法显然是最适合的,但是一想到白天中华军城墙上严密的火力,想要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将这么一个大东西运过去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进攻只能放在晚上,清军最好是人越少越好,这样能够尽最大可能的隐蔽完成,只要将这俩东西放过去,在倒上一桶火药,董义相信,就算他台中城的城门是用铁做的,也要将它给轰塌。

清军开始埋锅造饭,打了一上午的仗士兵们也都已经饿坏了,他们仗着自己的人多,所以并不担心中华军会出来袭击他们,因此大营里面的防御十分的松懈,士兵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着饭边讨论着白天的战事。

连华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冷笑一声,这群满清走狗,在别人的火炮涉城镇之内还敢这么嚣张,真的以为我们的火炮的射程跟他们的一样只有五里远吗?他看了一眼两侧烽堡的炮兵,士兵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只等他一声令下了。

毫无征兆的,四枚炮弹从天而降,虽然因为距离太远,炮弹没有什么准头。但是因为清军的营地范围比较大,所以四枚炮弹全都落在营地的范围里面,其中一枚炮弹击中了一处营帐,只是将营帐砸塌了而已。这么远的距离不可能发射开花弹的,加上营帐里面没人,所以并没有对清军造成多大的伤亡。

还有三枚分别击中了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一枚刚好打在了一群人的中间,当场便有两名士兵中炮身亡。虽然伤亡不大,但是却引起了士兵们的恐慌:敌人的火炮的射程竟然能够打到五里以外,这是他们自己这边的火炮所做不到的,就算是红衣大炮也只能勉勉强强的打五里远,但是绝对没有这么大的威力了。

士兵们纷纷喧闹起来,就连董义也感觉在这个距离上面扎营是有点点不安全,时刻出于敌人的炮火的威胁之下,这种感觉别说普通的士兵,就连他自己也不能忍受的。

清军的午饭吃到了一半,士兵们纷纷草草的扒上几口。然后就开始搬迁营地,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涉及的工作量非常大的,不仅是几十门火炮要转运,营地里面的所有的物资包括帐篷、军械、粮食、武器弹药都要转运。甚至连伤员也需要人去搬运。

就在清军这边忙的鸡飞狗跳的时候,台中城的北城边悄悄的放下去了一架竹篮,竹篮里面坐着一名士兵,士兵身上没有穿戴盔甲,一身普通百姓的装扮,身上只是携带了一柄短刀。用作防身之用,显然他的这副装备是为了尽可能的减轻重量,方便人员的快速赶路和提高其隐藏能力。

连华见到清军的这个样子,显然是一副不打算要走的样子。而且也没有更多的士兵补充进来,这使得他赶到十分的不解,按理说清军的伤亡比他们还大,如果还要进攻的话只怕是也讨不了什么好,加上这个时候中华军这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在继续打下去。只怕清军的伤亡还要继续增加。

但是对方就是不撤兵,这是什么意思?连华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围点打援!对方是不是要以台中作为诱饵,将台南甚至是基隆的军队调过来,然后在半路上对他们进行伏击,或者是直接趁着这两座城市守军不在城防空虚的时候对这两座城市发动进攻?

想到这里他变得十分不安,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他宁愿刚才那名向台南求救的士兵没有被派出去,但是这个时候想要再去挽回显然是已经来不及了。

台中距离台南并不算太远,速度快的话,这名士兵两天之后就能抵达,如果台南立即出兵前来救援,那也得等上至少四天的时间,但是眼下台中城能否再坚持四天的时间连华心里完全没底。

清军忙碌了了三个多时辰,终于将新的营地搭好了,士兵们这个时候也没有了继续吃饭的心思了,都被长官们派发出去砍树劈柴制作攻城器械去了,他们的攻城梯在之前的进攻之中损失很大,最主要的是失去了攻城锥,这个时候需要赶制。

一时间似乎局面陷入了相持阶段,清军不来进攻,中华军这边则连忙派兵出城去清理外面的攻城器具的残骸和士兵的尸体,这个时候虽然天气不是很炎热,但是也有二十多度的温度,尸体用不了几天就会腐烂变臭的,这又是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因此这些尸体必须要处理。

在台湾海峡里面,这个时候有一艘银白色的军舰正在向北疾驰,舰船的航速很快,在海面上劈波斩浪迎风前行,北风这个时候已经越来越频繁了,基本上只要起风都是北风,所以从南边过来的商船几乎看不见,这一现象在往年的时候还稍微强一点,但是今年,因为清军的舰队的进驻,就算是南下的商船也很少见


状态提示:第两百二十九章 台东舰的使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