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的东宫召见很受京城瞩目,这是太子回京后,第一次对外有所动作。许多认为太子重兵围城被皇帝猜忌厌弃的人,更是着急揣摩此事背后的含义。七个少詹事,五个主簿,十个舍人,只有一半被宣召,其他人连东宫门房都进不去。这些人里有的年纪大了,上折请致休,有些心知肚明的人也跟着乞辞。前者顾辞送了程仪,后者十两银子。当然也有不死心的人次日接着来,被明庭请去内卫司喝茶。这一下让盯着东宫的很多人如坠冰窖,心头打鼓。朝堂上的气氛也在东宫这股气势的影响下,变得有些人人自危,尤其与太子妃直接打过交道的人,脑补得尤其多。
过几日,太子仍未上朝,柴次辅再次独自上折请致仕,年纪比他还大的郑首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乔阁老也面露愕然。皇帝留中不发,却也不见有上演再三挽留戏码的意思,这下郑首辅也只能跟着继续乞骸骨。两人连着三次上折,皇帝直接准,完全没有询问他们继任人选一事。朝廷上下目光聚集在乔阁老身上,按说他应升任首辅,再选次辅和阁老,可现在死水一潭,谁也不敢多嘴。只有杨御史在郑柴二人收拾包袱交接工作时,上疏请选内阁,皇帝直接把折子送去东宫。
东宫书房里,顾辞好奇地看着这个折子,又有些担忧地问,“皇上是在生你的气么?为什么你还不理皇上?”
“我哪敢不理啊。这不是两眼一抹黑,要搞清楚情况,免得上去挨骂嘛。”
袁懿把媳妇抱满怀,心里不屑地想,回来第二天,皇帝就放任那些让太子立侧妃纳妾早日生皇嗣的折子往东宫来,当我死人啊!还好乖宝不知道,没和我闹脾气,不然哪能日日颠鸾倒凤。
“有人骂你?”
“……嗯,大概说我‘英雄难过美人关’之类的吧……”
顾辞陪他笑闹一阵,才正色问他,“我真的没给你惹麻烦么?”
“当然不会。”袁懿不再事事瞒着她,认真地回答,“所谓麻烦,是没能力去收拾善后。我既然能让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自然不可能成为麻烦。”
“那,你说,皇上对我是个什么评价?”
“你那行事历非常好,皇上想用上。”
“如果用在朝堂上,可不容易。”
“怎么说?”
“太宗的遗书不是提过‘考成法’么?”
袁懿有点讶异,“这就是考成法的内容?”
“化繁为简,在小范围用,就是这样的效果。”
顾辞非常严肃地开始给他科普古代的绩效考核集大成者——考成法。此法落在文字上平平无奇,无非是让官员列出来今年要干些什么事,然后呈交六部、都察院和内阁。都察院逐月考核,六部半年一考,内阁在每年京察、三年大计时也要核对。一旦真的核查起来,‘立限考核,一目了然’,好像浑身被剥个精光,立竿见影。但怎么实行好考成法,有两个决定性前提,其一是行政框架构建的合理性,其二是具体的数据标准要合理、有效、切合实际,决不能掺杂太多的主观意见,被人利用为贬斥异己的工具。
前者不适宜目前还是太子的袁懿插手置喙,所以两人针对第二点仔细地问答辨明。
能作为数据来控制关键节点的元素无非是时间和数量,根据‘重要、紧急四象图’分配工作顺序,合并、检查工作内容,制定流程,根据流程和人员、财物的需要,才能确定工作时间表。这份精确到小时的工作时间表正是行事历的基础,再按此分配到相关人员头上,最后按时提交进度报告。这样一来,各部门工作环环相扣,若一个部司拖延时间,后面的部司无法接手,自然要催讨。前面完成的部司看不到结果,无法结项结算,必定也要催问。上面的监管部司要协调跟进,写阶段报告,肯定不会放松。
如此一来,一件事有三个方向来催,哪个部司拖得起?
但另一方面,对于结果的审核却不能以数据为优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一个合理的范围,对应不同的绩效等级,以免发生单纯追求数据结果为导向,而忽略过程合法性和正确性的恶果。为了说明这点,她还很笨拙的举了个例子,比如说一地洪水,官员的职责是把民众送去另一地,那考核的结果是‘运走几人’还是‘运到几人’,区别会非常之大。
数字是判断制度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但不能是唯一标准。
上下级和同事的评价也能在考成法中占一席之地,但比重不能超过十分之三,顾辞甚至认为将其作为次要选项占一成足矣。
“这个法子你打算怎么用?和皇上提?还是等……”皇帝殡天之后自己干?
“先在东宫实行,我想上朝后,接过战后抚恤和伤亡统计等琐事。”
这是得罪人的事,伤员多了将军手下兵少,死的统计多了,空饷就少,而且怎么安排复员的伤兵更是个大问题,丢给地方显然不靠谱。
“……你想怎么做啊?我能帮什么忙?”
“不急,等皇上应了,我们再讨论,还得跟兵部打招呼。”
“……不会有事么?”皇帝都防着他了,他还去和兵部的人打交道,会不会增加猜忌之心?
袁懿与她抵额相视,“阿鸾,我会好好保护你。”
顾辞很甜蜜又有点担心地问,“需要我天天给皇上请安么?”
“你想去?”
“……我,想先见祖母……”她的立场很坚定,要和太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