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妮是个身姿窈窕年华正茂的漂亮大姑娘,只是眼角眉梢的愁绪有些破坏她对镜自怜的优雅造型,芊芊玉指划过铜镜里昏黄模糊的芙蓉面,看不清自己艳若桃李的容颜,挫败地甩袖仰靠在椅背上幽幽叹气。
这是她在东宫南苑过的一年零几个月了?
从小她就知道自己是个美人,见过她的大人没有不夸赞的,虽是庶出舞茶样样拿得出手,连平日在后院一点不上心的父亲也对她另眼相待。等她再大点就明白了,父亲希望她能嫁入宫门,正妃很难,但做一个得宠的侧妃也很不错,不是么?
说是读书人家遭了难实则青楼出身的娘亲教了她那么多掌握男人身心的技巧,指望她能一飞冲天,亮丽光鲜地在府里嫡姐妹们面前扬眉吐气。
嫁给林将军二爷的七姑姑不止一次游说父亲,想让她在广思王面前露个脸,她都拒绝了,父亲问她为何时,自己是怎么答的?
‘亲王的庶子和皇子,父亲觉得哪个身份更适合自己的外孙?’
她的目标从来都只是太子一人。
某次听说太子要去丹青阁,她凌晨五点提前守在对面的茶铺里,准备亲眼看看这个将来要征服的猎物是何等人物。
没想到,先动心的人是她。
俊美如神祗,冷淡若冰霜,矜贵清朗,玉树临风,什么溢美之词用在他身上都不过分。
那年她十二岁。
只要是宫里太后的宴请,她想方设法一次不落。她比没脑子的程雯和疯癫的陈香香更清楚他的行踪和喜好。他擅萧,她就苦练琴艺。他不爱甜,她学会做的所有点心都能不放糖也保持芬香可口。他善茶,喜雀舌,她只喝这种口味。他最爱檀香和百合香,这两种香她调制得最熟练最出彩。他喜白,她的衣橱里再没别的颜色。
可惜庶女的身份没办法让他正眼相看,更别提记住她这个人。她只能揣测猜度哪个姑娘可能是他的正妃,再努力与之交好,以期能在他的后院占据一席之地。
整整努力了五年,眼看快十八了,她拼命说服父亲让她毛遂自荐去冲喜,生母急得头发花白一半,一家人只等来元仪郡主的赐婚诏书。
她有些不可置信,连嫡长姐都没资格拜见的郡主,就是她将来要讨好和踩下去的正妻?
又觉得有点棘手,郡主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他,几乎是他一手带大,又有如此高不可攀的身份和家世。
当然更多的是欣喜,十三岁成亲的正妻,几乎不可能生下长子。
这正是她的机会!
然而这么多年来她对太后的讨好毫无作用,太后完全没有让太子立侧妃的打算。她花重金从宫里得到的消息是,太子甚至连通房宫女都不曾有过,一门心思守着尚未及笄的太子妃,夜夜同眠形影不离。
世人交口称赞‘贤德孝俭’的太子妃也不过是个庸俗妒妇!
父亲终于开口让她嫁人,给了她两个选择,不是贵妾就是庶子,她绝望地跪求父亲把她当成府里的舞伎送入东宫,她相信只要让太子见到她,一定有机会得偿所愿。
父亲第一次毫不留情地嗤笑她不知天高地厚,她是漂亮,但远比不上豆蔻年华的太子妃,别痴心妄想了。
她不相信,非要亲身亲眼去见,这时嫡母过来相劝,才让父亲应承,代价是从此她再不能姓安,也不是舞陵伯家那个艳名远播的庶女。
父亲以贺太子妃芳辰的名义把她和另外九位舞伎送到东宫,从那天起,她就住在南苑,盼着太子凯旋,盼着太子看她轻歌曼舞,盼着太子召她侍寝。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她不知太子何时载誉载银归来却守城门而不入,不知太子妃如何在宫里呼风唤雨威仪日隆,更不知他们夫妻如胶似漆伉俪情深。时光如同冻结在南苑里一般,除了守门的两批不苟言笑、不收贿赂的二十多个内侍和明庭大总管,她们再没见过一个外人!各种来历的姑娘们从时不时窃窃私语太子怎样怎样,到如今的何日能像宫女一样到龄出宫,渐渐变成死水一潭。
只有她还没放弃。
这不,明庭大总管来通知她们,明日上元节随车赴宴。
她终于可以在爱了这么久的男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美貌和舞姿,一定要让太子再也忘不掉她!
可她已经不是碧玉年华的安九姑娘,而是二十多岁的舞伎曼妮,纤毫毕现的银镜好些年没用过了,看不清脸上有了多少变化。长腿柳腰还在,胸口也丰满许多,但冬日里看不出来,不如舞衣里面不穿中衣?又或许太子喜欢年幼纤细的女子?
***********************
金乌西斜,惴惴不安的曼妮和其他兴奋的舞伎一起坐上一辆平稳宽阔的大马车,进入一个陌生地方,雕梁画栋入目皆画,比舞陵伯太夫人住的院子还要华丽精致。
舞伎们都不敢做声,任沉默寡言的跟着内侍们去向不同屋子。
她们不是来跳舞的!
许多人都意识到一会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脸上神色不一,有的解脱,有的欣喜,有的胆怯,还有的不动声色。
她也感觉到害怕,脚软了,坚持着没退缩,只有她走向的是正房!
月白的软烟罗帷帐,精致的玉白瓷器皿,暖融融的屋子里,水仙的幽香和浓烈的百合香萦绕鼻尖。
这是太子休憩之所?
她幸福得快战栗了。刻意塞给领路内侍一个分量极重的荷包,激动地压低声音道,“这位哥哥,请问一会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