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山沟中的军阀>第七十四章 南九战役(三)
的是西联最新开发出的反步兵型子母弹。这一炸效果就出来了,猝不及防的日军被炸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更雪上加霜的是轰炸完成的西联空军攻击机部队居然又回来对幸存的人员进行扫射。可是更让日本人郁闷的事还在后面。扫射结束后一些攻击机还将副油箱给丢下,然后轰的一声大火燃起,一些躲避不及的日军最终被烧成了焦炭。

这让日军可真够郁闷的,长期以来只有自己的空中力量欺负其他人的份,现在自己却遭到了其他人的欺负,而且还被欺负的这么惨。一个联队直接就没了战斗力。

与在北门的日军一样,南门、西门、东门的日军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

其实进攻南*昌城四门的日军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还要属日军的炮兵阵地。

由于日军根本没想到会遭到来之空中的进攻,而且守卫南*昌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军也没有能够威胁自己的大口径火炮。因此日军的炮兵完全是露天摆放。

在第四大队的第一、第二中队找到日军的炮兵阵地后,他们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日军的炮兵阵地居然没有任何伪装,而且为了保证炮击的统一性,日军将火炮按口径和型号进行了统一的排列。这让第四大队的第一、第二中队的飞行员高兴得不得了,在他们眼中日军火炮完全是一排排靶子。这意味着军功章在向自己飞来呀。他们现在头一次感到团长吴立严是这样的可爱、受人尊敬。

没有丝毫的犹豫第四大队的第一、第二中队马上对日军炮兵阵地发起了进攻。第四大队的第一、第二中队毫不犹豫地把飞机身上的炸弹全部都丢到了日军的炮兵阵地上。一时间日军炮兵阵地上爆炸不断。

可能现在第四大队的第三中队是所有参与攻击的日军中队中最郁闷的了。他们根本没找到日军的物资存放地。现在第四大队的第三中队都有种回去杀人的冲动了。在出发前师长说得好好的在他们进攻前会有人帮他们只是目标的,可是现在人在哪儿呢?

良久一个飞行员说道:“中队长,快看左前方大约一千米处的地方。”

“好小子,这次记你一大功。”中队长循声看去,他看到了一排天线,心想这次真的找到大鱼了。鬼子的指挥部居然被找到了。虽然没有找到鬼子的物资存放地,但是找到鬼子的指挥部也不错。要是能够趁机干掉鬼子的指挥官就更好了。

于是第三中队的攻击机分批次向日军的指挥部发起了进攻。一时间日军的指挥部火光冲天。看到这一幕第三中队的哪儿还不知道自己是炸中了日军的物资存放地。但是第三中队飞行员也很疑惑,一般来说物资存放地不是应该离指挥部较远吗?

一般来说的确是这样。可是指挥围攻南昌的日军最高指挥官却将指挥部设在了物资存放地附近。理由就是这里够隐蔽。这样在第三中队攻击机的攻击中,不但日军的物资存放地摧毁,连带着围攻南*昌的日军指挥部也被摧毁。值得日本人庆幸的是当时留在南*昌的两个师团长的死了一个,另一个还没死。这才让围攻南*昌的日军没有陷入混乱。

要说日军最初也没发应过来,他们还满意为是自己的空中力量前来支援的。虽然飞来的方向有些奇怪,但是这并不能让日军起疑。因为谁都知道在长江以南已经没有中国空军的存在了。看来日军高层并没有将西联空军的存在告知底层的士兵呀。

可是当炸弹落下他们知道是自己误会了。飞来的根本就不是自己的飞机,而是敌人的飞机。明白了归明白了,可是还是要挨炸。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日军根本没有将配属的防空武器拿出来。再说了即使拿出来也是给西联空军增加战功。在这种情况下小鬼子要是不挨炸那就没天理了。

在进攻南*昌城的日军挨炸的时候,守卫南*昌的第五十一军也没闲着。趁日军大混乱之际,派出小股部队从城墙上顺着绳索爬下。他们的任务是趁机打击日军,顺便从日军那里搞点儿武器弹药。还别说出击的五十一军将士运气真不错,日军被突如其来的空袭打懵了,让出击的五十一军将士拣了一个大便宜。后来一统计出击的五十一军将士虽然只杀伤了不到两百日军,但是他们却抢回来了足以武装一个日军大队的武器,至于弹药那就更多了。

值得第五十一军将士高兴的事还在后面,出击的五十一军将士刚回来,一群呢飞机就向南*昌城空投了大量的物资。打开一看除了德械装备,还有大量的药品、粮食。

准备进攻南*昌的日军被突如其来的空袭打成了重伤,再加上最高指挥官的阵亡和最大的物资存储地被摧毁。剩下的日军在十月十七日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都没有对南*昌城发动进攻。

此时的南*昌城则陷入了一片欢腾中,因为日军今天被狠狠地揍了一顿。

可是仍然有人愁眉不解。这个人就是守卫南*昌的最高指挥官――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中。

让于学中头疼的事不是别的,就是西联空军的支援。以前西联和姜分闹翻了,结果武汉会战期间国民革命军海陆空三军损失惨重。而日军呢,损失比淞沪会战时还要少一些。而且日本也能有实力继续派兵进攻中国其它地区。不然日军怎么可能在武汉会战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就发动大规模进攻。

原先于学中是不想守卫南*昌的,可是他的部下们真的逃怕了,他们不想连死


状态提示:第七十四章 南九战役(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