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明统天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胆小的拉达克王

~-

-~

第一百九十三章

胆小的拉达克王

但是阿巴拜克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却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因为虽然大明在拉达克的势力很小,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里没有政权。事实上在俄力思这里有两个大一点的王国还有好几个小一点的地方政权。如拉达克政权,公元842年吐蕃王朝灭亡后,吐蕃后裔吉德尼玛衮的长子日巴衮占据芒域(即列城),因辖地在拉达克山以南,拉曲河以北,故称“拉达克政权”。

除了拉达克政权之外还有一个较大的政权叫做古格王国。

古格王国的王族,是吐蕃赞普(即汉语中的“王”)的嫡系后裔。所以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必须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

公元9世纪,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逐渐衰落,统治者内部的僧侣集团和世俗贵族集团的矛盾急剧激化。公元823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被刺杀,他的两位王子及其王孙混战了半个世纪,结果次妃一派的王孙吉德尼玛衮战败后逃往阿里,阿里原有的地方势力布让土王扎西赞将女儿嫁给他并立他为王,后在吉德尼玛衮的晚年,将领域分封给三个儿子,长子贝吉衮占据芒域,后来发展成为拉达克王国;次子扎西衮占据布让,后来被并入古格;幼子德祖衮占据象雄,即古格王国,这位最年幼的王子,成为古格王国的开国元首。这就是西藏所说的阿里三围,元代,这三个小国被封为阿里三万户。所以严格来说拉达克王室和古格王国王室是属于出于同源的关系。除了这两个大一点的王国之外在俄力思的一些偏远一点的地方还有一些小的地方政权。

到了明代大明征服了这里之后便在阿里地区设置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来管辖这里的土地。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是在洪武年间在太祖的指定之下在西藏设立的地方统治机构。辖区主要为阿里地区,包括著名的古格王国、拉达克国。甚至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东部也归其管辖。现在国家档案局保存有明朝洪武皇帝任命搠思公失监为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元帅的圣旨。(ps: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的设立表明在明朝西藏西部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属于中国。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啊。)

所以拉达克地区的势力最大的是拉达克王室

,只不过它的名义上的主人的名字让的很多人都忽视了拉达克王室而已。

在越过了昆仑山脉之后阿巴拜克便已经进入到了大明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的势力范围了。之后几天阿巴拜克一路畅通无阻的到了拉达克王国的都城,列城。

阿巴拜克的突然到来使得升平已久的拉达克王室大吃一惊,不过在吃经过之后拉达克王立马下令集合全列城的据对以抗敌。拉达克的军队不算多,加起来也就是有几千人而已,而驻扎在国都列城的军队也只有大概两千人左右。出城决战是不行了,所以拉达克王便打算据城而守,同时并发出勤王诏令打算集合全国的军队保卫国都。

在列城阿巴拜克发动了整整一天的进攻,并且最后成功的攻入了列城的城内,但是就是他的运气实在是太不好了,在他刚刚带军到达列城城内的时候接到拉达克王发出的勤王诏令的各地的军队也同时到达了列城。本来仗着自己人数的优势一直可以压着拉达克王打的阿巴拜克在拉达克各地的勤王军队到达之后双方又不得不重新站在了同一个水平之上。最后还是对列城更加熟悉并且有着城内民众帮助的拉达克王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刚刚打入城内没多久的阿巴拜克又被赶了出去。

之后几天双方围绕着列城和周围的地方进行了数次的交锋,但旗鼓相当的两方最后却是谁也奈何不了谁,战事僵持了下来了。

这日阿巴拜克打算再一次像第一天那样发动一次全面的进攻,因为他已经再也忍受不了现在这也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局面了。按照他自己开始时的计划他需要在三天之内基本控制拉达克全国的所有地方,再然后自己便可以从这里抽调民众组成一支军队。之后靠着地形的便利自己便可以有机会再一次和大明的军队较量一番了。而对于此次设想中的较量阿巴拜克是很有信心的。并且战后的强国战略他都已经制定好了。在他的计划中他打算在打退了明军的追兵之后先向西进攻控制俄力思在拉达克以西的所有土地。这样他便等于控制一半的俄力思的土地了。那个时候阿巴拜克便可以再一次进攻扩军,倒时他的军队人数便可以达到一万五千人左右了。之后再经过两到三年的经营之后阿巴拜克便打算继续南下并依据攻克古格王国。到时候控制了整个大明的俄力思的他基本上就可以达到自己在南疆时候的势力,

而他阿巴拜克便可以继续享受奢华的生活了。至于报仇,他还没有想过呢。

只不过他所设想的这一切都必须的先一步打败拉达克王,否则他的设想就会成为妄想了。

“大汗,不好了?我、我刚才好像看到大明的军队了。”正在阿巴拜克打算发动进攻的时候突然冲进来一个已经跑得气喘吁吁的人。

“什么?”阿巴拜克“噌”的站了起来,怎么这么快大明的军队就追过来了?他还没有打败拉达克王呢,他还没有控制拉达克全国呢,他还没有做好再一次和明军决战的准备呢?“怎么办?”阿巴拜克不断的在脑子里想着。

“你是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三章 胆小的拉达克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