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小小童养媳>四十五章 将启蒙学

苞谷需得将外头的老叶子掰掉,就剩里头几层叶子扒拉了打成一串串的挂在檐下晒干。豆子都是收的整棵,要一个荚子一个荚子的剥开,然后摊在院坝里头晒干。

就连平日里最懒的王氏做起来都是似模似样的,麻利地把苞谷外头的老叶子撕拉开,外头叶子几下就扒拉成两股,这是为了方便将苞谷砣子打成串。

掰开了还要看品相,好看的就打串子,有些稀稀拉拉的就直接剥粒子下来。赵明礼、小李氏和王氏都负责扒拉苞谷,赵李氏则拿了个圆匾坐在一边剥苞米粒子。

赵老三和大郎主要负责把苞谷砣子打成一个长串。这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个体力活儿。结不能打松了,不然苞谷会掉下来;也不能打紧了,晒干水分之后太紧还是会有些苞谷砣子掉的。一个串子大概有两米来长,举起来约莫百来斤,没点体力可干不好。

二郎带着小小和刘妈妈两口子剥豆荚子,天赐和天佑也不例外,就连三岁的大妞二妞都跟着凑热闹。

除了还在房里养小月子不能见风的陈氏,全家都上阵了。

一岁多的五郎靠在赵李氏身边,流着口水直笑,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奶奶,粑粑。”赵李氏回头慈爱地一笑:“好,今天晚上就做新苞谷粑粑给我孙孙吃,瞧这口水流的。”

转眼看见剥豆荚子那边,刘妈妈两口子和小小都甩着手,顿时换了一副面孔:“四体不勤的东西!这才剥了多少?”

豆荚子都已经成熟了,晒了好些个好日头,豆子饱满硬挺,没剥一会儿手指头就疼得厉害。刘管家两口子哪里做过这些农活,小小更是前世今生两辈子加起来第一次,自然是不习惯的。

可这个话,谁也不敢说出口。

看看大妞、二妞,虽然才三岁多点,手上也都挺麻利的,果然是穷人孩子早当家啊。

抬头看了看好似山一般高的豆荚垛子,小小心里哀叹一声:这么多,得剥到什么年月去啊!

剥了大半匾苞谷粒子,估摸着差不多了,赵李氏便吩咐赵老三去磨浆子,五郎拍着手跟着去了,隐隐暗沉下来的天色里,看着牵手走开的儿子和孙子,赵李氏的脸上满是慈爱之色。

小小觉着自己肯定是剥豆子剥太久都眼花了,慈爱这种神色怎么可能出现在赵李氏脸上。

果然转过头,看见抬着头的小小,赵李氏满脸厌恶地开了口:“动作还不麻利些?当着自己是城里小姐呢?再磨蹭下去,豆子就该发芽了!”

果然是幻觉了。

当晚赵家的主食便是苞米饼子。也难怪这个赵家并不常吃,新鲜的苞米粒子磨成浓浆,不用放任何作料,锅里少少地放一点油,拿勺舀了浆子摊下去一煎,便是一块金黄香脆的饼子。

莫说小小,就是天赐几个,都是第一次吃到这个,天佑夸张地吃了六个,撑得小肚子圆圆的。

不过想也知道这等吃食不能经常吃到,是以吃饭时餐桌上难得平静。

经过这一天,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前日赵李氏与陈氏的摩擦,休书更是无人再提。加之收获的粮食忙着晒干、过称、储藏,全家人都忙活起来,更是没人提起这些个不开心的。

寒露过后没的几日,村长廖大嘴又上了赵家一次。

全村的粮食都差不多收了,先前与赵明礼约定好的村童蒙学的事情,也该开始了。廖大嘴看好了日子,就定在十月初一,只要是愿意让孩子念几个字的,直管将束?交了,带着板凳上学就成。

为了这个,赵明礼特意亲自带着刘管家拜访了学正王大人几趟。

先时不过因着自己是秀才身份,又在二郎治眼的时候受了人家的恩惠,需得拜谢一番。这次却是为了蒙学课本的事情。

小小这才知道,为了让各地幼童识字,朝廷特地刊印了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简易读本。纸张虽说差点,但是好在是免费发放的,不用钱。

施州民风彪悍,这许多年来免费的读本在府衙仓库里积了一大堆,听说谭家坝有人来要,学正王大人高高兴兴地批了条子,给谭家坝批了三十套,还道不够再拿就是。

不过这也是在施州,江陵府、成都府那等文学鼎盛之地,这样的读本说是免费,实则也是有限供应的,毕竟人家那里都是求知如渴,哪里像施州,赶着送人也没的几个人要,还变成供大于求了。

自古不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吗?怎么这施州不同些?

这个疑惑莫说是小小,陈氏几个也是不能理解的,赵明礼一边捡看着这些书籍是否有损坏、霉变的,一边将施州文风不盛的情况娓娓道来。

原来这施州府周围土王环伺,依着朝廷对土王的政策,虽有控制,并不严格。土王必须识文断字,但并非由得他们延请西席,而是统一到朝廷设立的府学入学。施州本身的府学并没有这个资格,各家土王子弟,自九岁之后,可带一名下人,至江陵府学附学。

而施州除了土王之外的汉人,多是三百年前周、唐之争时战乱迁徙过来的,本就是流离失所的穷苦人家,好不容易在施州谋得立锥之地,每日里忙着土里刨食的,根本就没有那个闲工夫识什么字,再加上供养一个读书人不知得花多少银子,更没几个人家有这闲钱。

加之施州官员考核并不是很严谨,学风这块的考核不过是走个过场,调到施州的官员与流放无异,历任的学正大人们不过将这里


状态提示:四十五章 将启蒙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