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凰涅天下>365八月宣战
……这种口水仗早在南北建朝之初就曾轰闹过一阵,已经毫无新意,并且伤不到对方半根毫毛,反而揭破了疮疤双方都痛——赵佶误国已是定论,而赵桓北狩也是耻辱,南北以此为柄互相攻击徒惹外族耻笑罢了。

倒不如堂堂正正宣战,就是为了结束分裂,统一南北,使中原百姓治于一国之下,此为江山社稷之福。

两国的宣战诏书都在报纸上登了出来,于是天下人都知道,南北要打仗了。

八月初二,卫希颜和雷动在颖昌与开封之间的尉氏县会晤,双方履行战争礼,订立《约战书》。

八月初三,这份以南北最高军事统帅名义订立的《约战书》公开发表在双方官报上,各报立即转载,不出三日,天下与闻。南北士人纷叹,“春秋仁礼之战复矣,南北幸甚……”最感激这份《约战书》的是边界百姓,因为约定“城池不战,村乡不扰,春耕不战,秋收不战……”这让因战事而恐慌的边界百姓都安定下来,在当地官府组织下,拖家带口迁往约定的“非战区”。

按照约战书的约定,南北双方在淮河长江以北的边界上,开辟了四个战场——

最东部是水师战场:南军长江水师李宝部、杨泰部、钟相部分率舰队,从海州湾、涟水港北上,经东海水路攻打北廷山东路的密、莱、登三州,与北廷水师交锋;

东部战场在宿、徐二州:南军韩世忠部与北军刘锜部交锋;

中部战场为主战场,开辟在开封—颖昌—洛阳这一三角带:南军以种瑜为帅,辖吴阶、蒋宣、吴安国三部;北军以何灌为帅,辖岳飞、张所、王德三部,双方共陈兵二十万,会战于此;

西部战场在襄阳、房州(湖北房县)交界之地:南军高师旦部与北军郭忠孝部会战于此。

卫希颜、雷动分别坐镇颖昌和开封,统领全局美女宿舍男宿管。

这一年是丙辰年,后世军事家评论,“丙辰战争在宋帝国战争史上极为重要,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结束了分裂,确立了中原王朝的唯一统治,但从战争本身来评论,并不具备太多军事价值,甚至可以说,这场战争是平淡、呆板的,毫无战略战术的借鉴价值。……双方最高军事统帅都摒弃了战国以来兵家大盛的诡谋之道,而复以周商时代和春秋初期的战争方式。其兵谋唯有‘堂正’可言,完全没有发挥出双方将帅的智谋之术。这种约定战场的正面对战方式,由于摒去了智谋诡诈战术的加成,体现出双方军队最真实的战力——就像两支铁军正面相撞,毫无花巧,血肉喷溅,因为真实,也更加残酷。”

但历史学家认为丙辰战争“体现了上古战争的仁礼道德,最大化地减少了战争对民生的损害”。

而评论最现实的永远是政治家,“这是最符合南北利益的战争方式。”

卫希颜不是政治家,但在她的身后和对立面,有着这个时代最出色的两位政治家。卫希颜认为,评断一个政治家是否出色,最重要的不是权谋手段,而是气度格局。南北在名可秀和雷动眼中是“家业”,不能因为争家主之位,将家什都打烂了。战争由来损害民生最甚,城破残壁,千里赤野,人丁凋零……未决胜负之前,谁都可能是胜者,而胜者一方绝不愿意目睹满目疮痍的局面。

但是,在没有绝对胜算的把握下,又有谁愿意克制战争的手段呢?——只为体顾民生,即使战败,也要留下一片完好河山,这需要绝大的胸襟。

卫希颜在颖昌召开军事会议,解说战略,对众将官道:“……治天下者要有大气度,气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局,唯大格局者才能创大世界。”

种瑜暗地翻白眼,心说:“你有这种气度才见鬼了,分明是自家得不到、宁可打烂踩碎也不便宜别家的那种人!”

名可秀有这样的胸襟气度,他不奇怪,但雷动有这种“仁者天下”的胸怀就令人很是吃惊了,毕竟能以金军入侵这种“挖肉割疮”方式再造中原时局的人,绝对能为大局舍小局,不会为了一时民生,束缚统一南北的手脚。

种瑜不由心忖:北边是出了什么事?

***

八月初四,兴庆府。

新任河内路制置使雷霜坐在后衙小院的竹椅上,手里捏着份官报,目光望着空中,斜飞入鬓的长眉紧锁着,已经出神了很久。

雷御从马军营中回来,看到的就是这副景况。

他从妻子手中轻轻拿过报纸。八月初二的官报,八月初四就到兴庆府,走的是军铺递才有这么快。

雷御看完官报上登出的《约战书》,一贯木讷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凝重表情,嘴角却微微撇了下。“不妥?”他问话一如既往的简洁。说实话,他觉得这种约战方式极好,至少不用死那么多无辜百姓。但他更相信妻子,若非有不妥,不会这般神态。

雷霜摇了下头,拿起矮桌上的茶壶倒了一碗茶汤,递给雷御,“只是觉得很奇怪……”

雷御拿起茶碗的手顿了下,他知道雷霜未说完的那句话:义父不是这么仁慈的人。他默默喝下茶汤,舌尖有着淡淡的涩味。

作者有话要说:晕,发365章时发到364章了,只好重发——被系统当成修改,所以重发此章的字数必须超过原字数,只好将365南北之战(一)的开头内容放到后面,请以前看过的,在看365章时回看一下364章,省得前后接不上。

------------

写到南北战争就又


状态提示:365八月宣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