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面直叫人惊心动魄!看得我等心忽儿上、又心忽儿下……”
清风楼宽敞的大堂中被挤坐得满满当当,上百张桌子各被移挪凑堆,围聚了七八处人群。围者多是幞帽儒裳,各叫了酒菜等什物却无心将饮,均抻着脖子细听人群正中那一桌的某文生高声激昂,细述白日下午贡案堂审的端详。
大理寺对堂听限了人数,能入衙听审者不过百人霸爱惹火小蛮妻。是以听者一出衙,便被挤涌而上的亲戚朋友或同学熟识以茶酒相请,拥到楼店打听堂审结果。这几杯酒下去,话头子一拉开,说者兴奋,听者惊心,又有旁边酒客纷纷伸头,按捺不住好奇附耳凑近,喧然哗叹。
这一夜,京城各大酒楼脚店茶肆,哄闹非凡。
堂听者有记性好的,甚至能将公诉人洪御史的讼状整个儿诵出来,扬声顿挫,听得人嘶嘶直吸冷气。
“天!这不是置人死地?”
……
“太狠了!”
“不会被革了gong名吧?”
……
“王三郎你快说!那讼师怎么辩?”
……
“休扰!听柳官人细讲!”
……
各处围听的人都迫不及待……好些人手中拿着酒杯,却一直端着忘了饮下,只急得向前倾直了身子,恨不得一个起身撬开那说者的嘴巴,好让他竹筒倒豆子般痛痛快快的全抖出来。
“诸位,休急、休急!”
说的人多有得意,拿捏端起架子,只啜酒啖菜不止,架子端足了方在催声四起中拍案续言。
“嘿,任那诉状罪名昭昭,陈太学亦是夷然不惧,镇定自如,朗朗驳斥……”
有人学着陈东在公堂上的调子:“说甚么预谋私斗,分明构陷之罪!不过两举子言语莽撞、一时冲动尔……至于那结党倾轧,更是荒谬!举子蒙受圣恩,岂能袖手旁观、冷漠无衷?唯叹人多杂乱,又无协调,众举虽善意止阻,却不得其法,终致场面混乱……此谓始自仁心,虽过而不当,亦属玉之微瑕,岂可以瑕掩瑜?”
“说得好!”
……
“妙哉!”
……
处处喝赞。
公诉状中最令人悚心惊闻的莫过于那“聚众斗殴、结党倾轧”的罪责,经陈东一辩,这罪名就成了莫须有。公诉御史又问责诸贡士“身先失德,何为民表”,陈东却道始出仁心,只因协调不当致乱(这恰恰证实了非为结党一气)。因是,虽有过,却瑕不掩瑜。陈东以四两拨千金之式,将那道罪以诛心的“何为民表”脱了开去。
四处道赞纷纷。赞声中有爽直不文的,也有斯声噫叹的,士儒工商,尽在其中。
这一刻,临安城不论清风楼、熙春楼、三元楼这等或清雅或奢华的高档酒楼,还是如王家酒铺、李二茶肆这类脚夫小店,均彩声喧热,无人不为陈少阳的精彩驳论高声喝采。
……
“别吵!大伙静一静……听人说下去!”
“对!继续说、快说!让人急得慌!”
……
“那陈讼师可辩赢了?”
……
“大理寺怎么判?”
……
众人七嘴八舌军婚,染上惹火甜妻。
这一刻,听之者人众众,无论出身、所属户贯,无不期盼被告讼师一举得胜!
这一刻,听之者意拳拳,人心鼎沸,忘了儒商之别,忘了高下之争,唯想着这桩案子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皆大平安,才是欢喜!
但,失望来得也快。
说的人皆叹气:“今日只是一审,旬日后复审方知分晓!”
人群默。
……
良久……“那、国师持何态度?”
“国师,未置一词……”
众人又叹。
国师的态度捉摸不清,人们因陈东的辩驳而腾起的兴奋冷落稍许,案子的走向依然扑朔迷离。
便有人道:“明日端看报纸怎么评论,不就知了?”
“对极!”
……
“咱们就等报上怎么说。”
*********
次日,《西湖时报》方出,就被哄抢一空。
买到的人急急看报头评论,却没人意识到,他们对这份薄薄物事已寄入了越来越多的倚赖。
出人意料的是,《西湖时报》固然对堂审进行了详尽报道,孟钺的生花妙笔也使人如临其境,心忽上忽下、惊乍不已,但报纸并未对案子走向评论只字,反是对“公诉人”这个新鲜事物、以及昔日太学领袖——今日被告讼师,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委实让急于窥知结果的看众大失所望,忍不了唾怒几句。
但贡案的副审官——大理寺卿谢如意看完报后却是面带微笑,心道那苏云卿(报社总编)果然老成。目下这案子的走向连他都说不准,区区一份民间报纸又焉敢妄测上意!
万一猜错了,这《西湖时报》的招牌就砸了;即使得个万幸揣对了,那更非好事——这朝廷大案,岂容得尔等小民算入縠中?
谢如意满意地啜了口茶,斜在衙后小院的躺椅上,闭目暗思国师的盘算。
片晌,他捋捋细须,眯目一笑。
他又何须费心思虑这案子怎么审结?卫国师自是筹谋在胸,他只需遵上意照本宣科便好。经此案后,他的大理寺必定是另外一番风色。
——有那监法御史出任“公诉人”,又有那太学陈东为被告护讼,这一个两个讯号岂是寻常?
或许,过不了多久,他这大理寺卿权握的,就不仅仅是现时这方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