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商海惊涛>第三百三十五章 克格勃十六局

第三百三十五章克格勃十六局

“说的好,年轻人。”一个苍老的声音说着俄语突然在杨星背后响起,吓了他一跳。他连忙转身察声者来源,才发觉原来是他们旁边一名老者发出。他刚才和林佳娜动完手后就迅速撤离,转了一圈才发觉居然还是转到了他们刚才在找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墓前。那尊由苏联著名雕塑家雕刻的黑白分明墓碑上放着赫鲁晓夫的头像,象征着他毁誉参半,功过难云的一生,杨星他们看了也不胜唏嘘。当时旁边有一名老者戴着帽子正弓着腰整理赫鲁晓夫墓前的枯叶和花瓣,杨星只把他当成了这公墓的管理员了。现在才发觉刚才他一直就在他们身边晃悠,想必他和林佳娜的谈话都落入了他的耳中。尽管两人的谈话都采用中文交谈,不过听老者话里的意思,想必是他也是懂中文的,完全理解了他的话。

杨星看着身边林佳娜并未吃惊,脸上戴着会心的微笑,心念电转间已经猜到了老者的身份,于是赶紧挤出一丝微笑向他伸手:“终于见面了,我的神秘嘉宾,我该怎么称呼你呢?”老人爽朗一笑,握住杨星的手道:“远来的中国同志,我叫阿里克塞,我还是喜欢以前的叫法,你就叫我同志好了。”听到老者使用起这久违的称谓,杨星心中没来由的一暖。尽管现在这个时代曾经的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先生小姐的称呼满天飞,似乎采用过去这种亲切的称谓就像是个笑话,但眼前的老人显然对那个时代充满了依恋,难怪林佳娜提醒他要注意对老者怀念过去的尊敬,毕竟那是一个光辉的年代啊!

经过坦诚交谈,杨星不仅赢得了林佳娜的心,也赢得了阿里克塞老者的欣赏。三人互相寒暄后,阿里克塞老人兴致很高的提出想到莫斯科红场再走一走,虽然下午才逛完那里,但无论是老者他身负的情报重要性,还是对老人的尊敬,杨星当然没有异议。于是一行三人踏着夜色再跨过莫斯科河,前往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

莫斯科红场当年在国际上的名气远大于中国的**广场,此时苏联才解体不到十年,所谓虎死余威在,作为冷战对峙的两巨头之一,莫斯科每年在红场进行的阅兵式经常震动铁幕的两边,无数西方情报人员都想通过红场上滚滚而去的武装铁流来猜度苏军的实力。现在虽然苏联解体,但这里依然是外国旅客来俄旅行的必经之地,常年人流不断。

走到这里杨星才注意比起**广场,这里实际并不大,它大概只有9万平方米面积,顶多只有**广场面积的五分之一。但红场周围环绕着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以及那个以金顶洋葱头建筑闻名于世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等享誉海外的建筑,加上这里又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即使苏联解体后的今天依然是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现在华灯初上,广场中央依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如织,他们混杂在其中倒是丝毫也不起眼。不过为了安全计,三人谈话都转为中文交谈,这样周围都是欧美人,不虞泄露秘密。

和这位阿里克塞老人走了一阵,杨星观察到他年轻时一定长得非常英俊,一头梳得一丝不苟的银发下一双冰蓝色的眸子,坚毅的面庞和线条分明的下巴搭理的干干净净,身上衣服虽然样式旧了些,但浆洗的很是干净,整个人感觉不怒自威,显然以前是个久居人上的人物。杨星暗自评价这位老者过去身份不低,不由放下心来,他生怕忙活半天最后得到的只是条小泥鳅,现在看来他的确是条大鱼。老者看来很缅怀苏联夕日的荣光,他站在红场赭红色的方石板上打量四周,遥望广场西侧的克里姆林宫的红色尖塔,抚今追昔半响没有说话。

一会他才沉重的开始讲述:“当年‘8.19’政变时,我就站在那里的列宁墓顶观礼台上。当时我的上司就是参与推翻戈尔巴乔夫的那批人中的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尽管我们囊括了当时苏共中央几乎所有的领导,但当时还只是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振臂一呼,就让所有的民众站在他那边来反对我们的政变。就连被视为最忠诚的莫斯科附近精锐的近卫部队和空降兵、特种部队都不愿接受我们的命令,那时候我就知道大势已去,苏联保不住了。”

“当时的我很幸运,被上司委派秘密执行一项绝密任务,因而躲过了牢狱之灾。前些年我一直抱有一丝希望,觉得会等到苏联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可时间推移,我感觉希望越来越渺茫,重建苏联的希望越来越小,但我的祖国却向深渊里越滑越远,终于明白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看看周围,这里已变成了寡头的乐园,普通民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在莫斯科那些老朋友,现在连退休金都没有,有几人只能靠在街头捡垃圾生活,那都是获得过最高苏维埃勋章的英雄,难到这就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

他越说越激动,眼眶里溢满了泪水。林佳娜连忙上前握住他的手,让他有些失控的情绪平复下来。杨星听了虽然表面不动声色,但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浪。老人寥寥数语里透露的信息却十分惊人,他知道1989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苏共中央里一大批高级官员以及克格勃负责人等保守派官员突然联手宣布罢黜正在黑海度假的苏联总统和苏共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但此举迅即遭到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坚决抵制,他号召民众走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五章 克格勃十六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