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

秦辕止最后的话久久停留在柳依梵的耳中,她不知如何回答这句话,她不想他为自己付出什么,不想自己的离开成了他的负担,若天意要分开他们而人,她希望最后彼此都是笑着的,不喜欢过多的伤感,那只会让她忍不住想要更多。

“秦辕止,婚礼我不想穿的太繁重。”

“恩,依你,朕叫人去改。”

“那,可不可以有手捧花?”

“那是什么?”

“新娘必备品啊,你也得拿着。”

“朕堂堂男子汉为何要捧着花举行大典?”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

“那朕要玫瑰。”

“噗,你可真会挑,结婚当然就是要玫瑰啊。”

“朕要你。”

“我不是玫瑰。还有,我要伴娘。”

“伴娘?那又是什么?媒婆是民间的,宫中不需要。”

“什么媒婆,是我的闺蜜要跟我一起走过红毯的伴娘,你也得要伴郎。”

“朕不喜欢男人。”

“那是给伴娘留的,笨蛋,干脆就让舒尉和巴娥两个当吧。”

“好,你说什么是什么。”

舒尉就这样站在不远处静静听着二人莫名其妙的对话,竟忽然觉得有些伤感,他看着二人相拥,似乎谁也不想分开谁,就那么站在原地互诉着自己对大婚之日的要求,柳依梵每提出一个,秦辕止都会顺着反对,再答应。那二人的世界,仿佛已经融不进任何事物,唯独一句一句的话语字字说进彼此心里。

舒尉不懂,那日的秦辕止为何一边笑,一边流泪,也不懂平日吵闹的柳依梵为何变得如此温婉安静,是婚典的影响改变了二人,还是他们的情更升华了,直到九星连珠那日的到来,才彻底明白过来,他们在用仅有的时间,倾诉着比生命还绵长的爱恋。

那是旁人不亲身经历便无法懂得的惺惺相惜……

那一日终究到来,举国同庆,几乎京都里的所有人都知道圣仙楼出了个民间皇后,也知道他们的圣上为了迎娶她省了许多繁琐的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

柳依梵无父母送亲,那日便是从贤王府出发被隆重的送入宫中,听巴娥说册立皇后的同时是要选一至四名妃子的,那些秀女们本也冲着这日子精心打扮望能给自己最后的机会,可秦辕止的坚持彻底打破她们的希冀。

大婚的礼仪,皇室成员、朝廷命官也难得一见,听巴娥说,归辕历代的皇帝都是在登基前就已娶了妻的,登基后也不过是做个皇后的册立仪式。原本秦辕止也是如此,可巴兰的意外使得他因此而耽误了。

所以即使被秦辕止仓促的决定省去了不少过程,大家依旧都觉得新鲜,尤其整顿内阁以来聘用了不少科举刚提拔上来的新官,他们光顾着看热闹,也忘了遵守纪律。掌礼宾的官员整顿观礼队伍,惹得众人对他们侧目而视。

因为在此之前秦辕止便早行了冠礼,拥有社交和谈婚论嫁的自由,此时这个仪式也自然给省去了,当然,那也是太子婚礼时的事。

这日,秦辕止身穿吉服先去祭祖、拜文瑶太后。然后,在乐声中至坤阳大殿。迎亲和册立皇后用的东西都放在大殿内临时设置的桌子上。秦辕止走过去查看一遍,才升座。

皇宫中到处张灯结彩。各主要宫殿,都备足了鞭炮、红色烫金双喜字儿大蜡烛。御路上都铺了红毡子。

宫廷雅乐设在大殿前,丹陛大乐设在延玄门内。皇后仪仗陈设在午门之外,王公大臣喜气洋洋地站在坤阳大殿丹陛上和庭院中。静鞭三响,在鼓乐声中,向秦辕止行“三跪九叩”礼,高喊万岁,地动山摇。

礼毕,乐止,礼部尚书奉金册、金宝,宣读册文、宝文;然后把节、册、宝授予迎亲使者。王公大臣再拜。秦辕止在乐声中起驾回晴乾宫,静候。

仪仗队、鼓乐队在前,迎亲使者居中,后面跟着官员侍卫等人,出午门,会同皇后仪仗,抬上大批的礼品,直奔贤王府。一行人马,花花绿绿,绵延数里。沿途观者如潮,尾随始终者大有人在。

贤王府上上下下,谁都不能闲着,整修宅院,虽然不能“僭越”,搞得像皇宫一般辉煌,但也得光彩夺目。

柳依梵在前几日刚刚被贤王认作义女,与巴娥义结金兰,这些自是不必说了,喜宴的筹备不需她动手,她只得耐着性子任由身边忙碌的人给她画上新娘妆,虽然柳依梵早前就对秦辕止说一切从简,可贤王府的人却不这样认为,这一生最好一次的事情,尤其还是皇上的大婚,岂能马虎了。


状态提示:第225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