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70亿人大穿越>第一百一十四章 历法与建国

新世历315日,元城在开垦播种的同时,也着手修建道路,这一次不是元城内部的道路,而是通向外部的道路,一条通往溪玉城、一条通往炎城。这两条道路将会使得三座城市之间连接起来,促进交易。

元辰扯溪玉城距离近,只是需要绕过崎岖的山路,道路的修建估计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弄好;而元城和炎城之间那个就不单单是距离远了,更是需要跨过元河和森林。虽说现在元河上面已经漂泊着不少的船只,在河对岸也建立起了元城的势力点,那距离远这一个问题还是最难克服的。

据元城政院道路部的计算,想要修建道路连接起元城和炎城之间,至少需要20到25个月,就算双方同时进行修建,至少也要一年的时间。

虽说修路的时间会很久,但也必须启动,先探索出一条易行的道路,让两城之间的往来容易些,然后慢慢修建道路,而且目前对于这条道路也没那么紧迫,等到一年后双方物质都有保障后,其他的衍生物才会出现更多,那个时候的交易必然会更繁荣。

现在林越也知道不能再紧守一城,因为那样的话城内的发展其实会缓慢很多,只有多地之间进行交易,各种资源相互流通,那样才能节省成本,发展才能加快。

所以道路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但这也只是为长久而考虑,而眼下最应该解决的,还是温饱问题。元河经过之前几个月的过度捕捞,能捕捞到的鱼虾其实已经减少了不少,因为顺着河流向上游或者下游去看,也是有不少人在捕捞。

虽说继续吃野草和啃草根的确能维持生活,但这种生活持续太长时间会导致很多人营养不良。不过食物的数量暂时无法增长,这一点有些难以解决。

所以眼下的重点,元城还是会放在解决温暖上面来,为第二年的冬天做好准备。而想要保暖,也只能用棉花等这种棉属植物来制作棉衣。虽说在很久前就已经在元山众多植物中找到棉属植物,但数量实在太少,而用于种植的话也没法在短时间种植出那么多棉花去制作棉衣,所以一开春,扩大棉花的种植也是极其必要的。

所以棉花和水稻等这些植物都是因为基数太少,而必须经过两年的时间缓冲才能适用到大众身上,除了这两种植物,其他的种种大多数植物也一样,都必须在开春后扩大种植,直到第二年的年末才算是缓冲完毕。

开春后的元城,与冬天的死气沉沉完全不同,到处都是进行着劳作,一片火热,许许多多的荒地都被开垦出来。

而与元城的生机勃勃不同的是,n市那边依旧在生死存亡这个问题面前抓襟见肘,因为他们不想元城那样早有准备,过去几百天的时间,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措手不及,哪有时间去规划未来,现在看到元城为着新一年的发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全都都如果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得直跳脚。

而就是面对着这种巨大的差距,有更多的人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势力,转而加入了元城。不过由于元城已经不再招纳人口,便只能将他们安排在溪玉城。

溪玉城如今的发展也丝毫不亚于元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人数便已经逼近了元城,各种新型的建筑也在那里伫立而起。由于不需要再考虑生死存亡的问题,人们在修建房屋的时候不会只追求速度而粗制滥造,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建立起了一座又一座富有创意的建筑。

由于人数的大量缺失,n市范围的众多势力顿时萎缩了不少,有一些相对较小的直接决定整个势力加入溪玉城,不过他们的镇长要求在溪玉镇内担任一个比较有话语权的官员,但被林越直接拒绝了。

“任何势力的镇长都没有担任溪玉城官员的特权,城内的所有官员都是由林越直接钦定,必须以能力服众。”

林越这番公开发言惹怒了不少n市范围的势力首领,之前还念叨着和平共处的他们立即就扬言要联合所有势力将溪玉城攻占了。但这也只是少部分人在叫嚣而已,真正响应的势力没有多少。

总而言之,溪玉城在n市范围这片地区算是完全坐稳了。

新世历318日,元城内负责观察天文的学者向林越报告说,经过这近一年持续不断的观察和计算,已经测出新世界一年大概有多少天了。早在之前,城内的天文学者已经观察到新世界所处的宇宙的空间与太阳系极为相似,他们已经先后观察到了月球、火星以及木星这几颗容易观察到的星体。但却一直观察不到类似金星的星体,而对于新世界这个星球到底是对应太阳系内哪个位置,也暂时没有一个定论。

这些天体暂时是未解之谜,而目前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新世界的自转以及环绕太阳的公转。这个结果与地球不同,但却极其相似。新世界一年的时间约莫是358天,而一天的时间大概是23小时31分,这个数值虽说只是一个大概,但误差也相距不会太大。

针对这个时间差,很久前天文学者就借助一些工匠之手,制作出了相应的钟表,依旧将一天定为24小时、1个小时60分、1分钟60秒,只是这一秒的长短被细微地进行了调整。而这“秒”也被改名为“新秒”。

这种钟表因为材料的限制,目前制作出的数量不多,都是挂在一些公共场所上,不过有了这些钟表,人们对于时间的概念也清晰了一些。

一天的时间概念定了下来,那一年的概念的得定下来了。天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四章 历法与建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