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科幻未来>帝国玩具>第二百三十三 四章
工人工资都快要发不出来了。

港口的大客户驾到,再怎么没有服务意识的领导,至少也知道行点方便。

绣城港务局就建在绣城港的港区办公区里,胡文海和郭文让人把港务局大楼的楼顶清理出来。过不多时就看到天空中飞来一架直升机。

这还得多谢胡文海在辽西演习中配置的直升机突击战术,让解放军领略了一下直升机在战场上的灵活机动和对坦克的强大威胁。自那次演习之后,军队明显增大了在直升机配置方面的投入。

国内在接手了第一批黑鹰直升机之后有点意犹未尽。又比历史上多订购了一批黑鹰直升机。

第二批黑鹰的其中一架,还是胡文海自己掏腰包,借了空军的光“中饱私囊”的。这年月虽然没有私人飞机这回事,但挂在空军的帐上给胡总用也一样。

凭胡文海如今和空军的关系——这也就是毛毛雨的事情而已。

而如今在空中飞来的,当然不可能是胡总的私人飞机,而是配属给盛京军区的一架直五直升机。

这架直升机从大港起飞,用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就飞到了绣城,由此可见巴基斯坦人的急迫了——巴铁再怎么铁,这直升飞机的油钱还得他们自己报销的。

直升机降落到港务局大楼的楼顶。舱门刷的被人从里面拉开,只见两个满脸大胡子的军人从飞机上跳了下来。

“这是巴基斯坦国防部的哈德利副部长。这是后勤司令部的赛义夫少将。”张绍忠听了飞机上跳下来这两人的话,连忙给胡文海翻译道:“他们问。哪位是胡文海先生。”

“我是胡文海,欢迎两位巴基斯坦的朋友!”胡文海亲切的笑着上去和他们两人握手,稍微寒暄了两句。

然后一群人目送着直升机离地而起,这才带着两个巴基斯坦军人下楼去港务局安排的会议室。

绣城港务局本身还不是什么大单位,效益也就是一般般,安排的会议室实在算不上大。以胡文海的眼光来看,很可能平常这间会议室还会客串一下食堂。

不管怎么说,这间带着诱人香味的会议室,第一次迎来了两个巴基斯坦的客人。

“胡先生很年轻,这让我有些惊讶。”张绍忠开始转述巴基斯坦两人的话:“我们临时推掉了中方安排的活动,赶到这里来希望能和胡先生谈一谈。”

“这个没问题。”胡文海大方点头,问道:“不知道两位客人想和我谈什么?”

“是这样的。”说话的是国防副部长的哈德利,他摸了摸嘴边的两撇胡子:“在两个月之前,我们拿到了一卷中国朋友提供的录像带。这卷被标为绝密的录像带记录的是一部关于中国一次演习的纪录片,这次演习的双方一边是中方一个轻步兵团,一个是伊拉克人的所谓重装甲坦克团。而演习的结果,竟然是轻步兵团以极低的代价击败了伊拉克的坦克团。这对我们巴基斯坦军队来说,有很大的触动,同时也有很多疑问。”

实际不等哈德利说完。胡文海就已经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

能卖伊拉克七十亿美元的项目,国内怎么也不会忘了自己的铁杆小巴不是。一只羊是放、两只羊是赶。其他国家不好说,至少小巴的市场还是要试试的。

说不定,就再复制一次奇迹,把小巴也忽悠瘸了呢——哦,不,小巴是不能忽悠的。卖给他们的,肯定是真材实料的东西。

小巴要是被坑了,扛不住印度的压力那就不好办了。

所以说。中国对推销给巴基斯坦这套体系很谨慎,巴基斯坦是否要上这套体系同样很谨慎。

中方只负责提供这套体系的真实资料,要不要上,主动权是在巴基斯坦手里的。

而隔着一层纸和一片屏幕,无论如何对这套系统的理解都有点浮在表面上。伊拉克人的一期工程在建,也没有实际案例可以给巴基斯坦人考察。

所以说这套系统是否符合巴方需要,此时无疑胡文海是最有发言权的。

“没问题,哈德利部长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我提出来。能解答的,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胡文海痛快的答应下来。

“那我就不客气了。”哈德利点点头。竟然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文件,翻开封面就开始详细的询问起来。

只能说幸亏这套体系的精髓是信息化系统,而不是具体的哪些武器装备。深悉未来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胡文海。应对起哈德利的问题才能得心应手。

具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和一些信息技术的细节,让哈德利和不断在记录的赛义夫连连侧目,很难相信这些东西真的都是胡文海说出来的。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哪怕是从学校里学习这套系统,恐怕都学不来他这么熟悉吧?

哈德利从下午一直和胡文海恳谈到了华灯初上,晚饭港务局的人还想请他们去小灶好好吃一顿,却被会议室里的几个人一致推辞,改成端着饭盒边吃边谈。

从哈德利的准备程度就能看得出来,这次巴基斯坦人接收导弹艇的代表团。本身应该就有接触胡文海的任务。

只不过是两边赶巧了,胡文海想借巴基斯坦人的光。哈德利也有问题请教到他的头上。

最后赛义夫记录的文件铺满了一整面桌子,哈德利和胡文海两个人也有点精神上油尽灯枯的感觉。长时间的脑力劳动。让会议室里的众人都显得神情疲惫。

哈德利的倦容难以掩饰,打了个哈欠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三 四章--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