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卫国大军阀>第六百五十四章 溃败第一更 求订阅

兔子考试回来了,今天恢复更新,会努力码字的。求各种支持!!!

……………………………………………………

前线局势的突然溃败让高尔察克措手不及,他无论如何也想到不到,飞机在给政府军带来巨大信心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飞机被毁让政府军士兵士气瞬间从高涨转为低迷,本就意志不坚定的政府军士兵开始出现不稳定的迹象。在加上红军发动的决死反扑,更是对政府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畏惧死亡是人性。和红色苏维埃思想武装下的红军悍不畏死不同,政府军士兵还是很珍惜自己的小命的。

高尔察克立刻组织督战队,想要挽救溃败的局势。奈何这个时候政府军已经没有丝毫战心。前线士兵的溃败带来了后方式士兵骚乱。红军趁势掩杀,让政府军溃败的局势瞬间扩大。

“撤退!”高尔察尔很快察觉局势难以挽回,立刻做出撤兵的决断。兵败如山倒,这个时候死扛只会扩大伤亡。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懂得认输也是一种能力。

不得不说,高尔察克的军事能力还是不错的。他派出麾下的精锐部队绕过崩溃的前线士兵,直接向着红军阵地发动猛烈的攻击。同时命令溃败的士兵向着指定地点集结,并发布了异常残酷的逃兵处罚令。在这两项手段下。政府军的败退从动乱变的有序起来。几十万拥挤在一起的士兵开始了逃兵之旅。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太好了。命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发动反击。尽可能多的俘虏敌方士兵,这可是我们以后的兵力来源!”从勒热夫的十万新兵俘虏,斯大林尝到了甜头,他找到了一条快速扩大红军力量的捷径。只要将思想工作做好。政府军受过训练的俘虏兵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布尔什维克战士,并可以尽快的投入到对敌人的作战之中。而且大量俘虏敌方士兵,也可以消弱敌人的力量,为敌人内部士兵的起义埋下伏笔。

不得不说,斯大林的运气极好,好到让世界各国都震惊的程度。百万大军围攻二十万大军,结果百万大军溃败。二十万大军大获全胜,俘虏的敌人超过自己兵力的一倍。

等到战事结束,政府军溃退到弗拉基米尔。兵力只剩下五十万人不到。武器装备更是丢弃超过七成。原本气势高昂的大军惶惶如丧家之犬。整个政府军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挫败感。一些军官似乎看到了政府军的末路,开始开动脑筋。想要另谋出路。

高尔察克敏锐的察觉到这种形式,他在弗拉基米尔展开了血腥大清洗。凡是和红色苏维埃分子有勾结的人员,不管官职大小,不管是不是贵族,一律遭到了最血腥的杀戮。具不完全统计。高尔察克的大军囤积在佛拉基米尔只有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因为各种原因被杀死的人过万。整个政府军内部都弥漫着血腥恐怖。

大获全胜的斯大林自身也不好受。二十万红军损失过半,剩下的人中,伤员占了三成。现在整个莫斯科几乎成为一个巨大的伤兵地和俘虏集中营。俘虏人数高达三十万,这些都是政府军的士兵,在最终一战中因为骚乱而被俘虏的。

“抽调苏维埃老党员。进入俘虏营进行思想转化,告诉他们我们苏维埃是俄国人自己的组织,是为了让俄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党派。只有加入我们苏维埃中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将来才能够成为国家的主人,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斯大林大声对着教导大队大队长说道。

“放心吧斯大林同志,我们一定完成任务。”教导队队长狂热的说道。教导队是斯大林在进入莫斯科之后建立的。其中很多人是当年跟着他的老布尔什维克。对他极为狂热。在斯大林同志的关爱下,教导队在短短你的半个月时间内,人数从几十人扩到了近三千人。这些人很少进行军事训练,他们唯一任务就是接受斯大林同志的教导。学习斯大林同志的精神,为斯大林同志把握好士兵们的思想,让他们紧紧的围绕在领袖的身边。

三十万俘虏的出现,对整个莫斯科后勤保障构成巨大压力,如何解决几十万人的吃喝是斯大林当前要面临的最大问题。苏维埃总部正遭到俄国政府军主力和西方联军的合力围剿。自保尚且不足,自然难以为他们提供物资供应。

“立刻在莫斯科周边所有地域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一切战略物资向敌人发动最猛烈的进攻。”斯大林同志这样指示道。

整个莫斯科周边地区,包括勒热夫在内方圆数百里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改造。在“一切为革命”的号召下,老百姓捐出了自己的口粮,工人捐出了自己工资,商人最倒霉,因为他们捐无可捐。他们的财富都以资本主义资产的名义被没收。甚至很多有恶名的商人还丢掉了性命。在斯大林激进的手段下,整个莫斯科周边地区成为共产*主义的乐土。

与此同时,莫斯科保卫战的辉煌胜利传到圣彼得堡,整个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一片欢腾,列宁立刻发表了题为《苏维埃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演讲,极大的鼓动了圣彼得堡的革命氛围。让因为西方联军出兵而导致的压力化解于无形。

斯普科夫,联军指挥部。

福煦元帅眉头深锁,手中的电报有些无力的跌落在桌子上。

“元帅,情况如何?”联军副司令官,英国上将理查德问道。

状态提示:第六百五十四章 溃败第一更 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