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命令与征服之樱石叛逆>第九十七章 撕逼学堂(四)

“两朵乌云的存在,导致了常观物理学体系的坍塌崩溃,并促进了量子物理学的发展。”

“差不多在百多年之前,以《常观炁动论》(炁动者,力也)、《常观电磁炁场论》和《常观统计论》为代表的常观物理学体系已经达到了它的巅峰,人类在常观尺度上的、对于物质的运动、现象、结构、相互作用,都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构架,可以解释常观尺度上的绝大多数问题。”

“不过在这个时候,东西方学术界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东西方物理学也出现了不同。毕竟对于光传播导体的假设,西方学术界继承了源自古希腊时期的原始唯物理论,以静力和元素的视角解释万物,西方的哲学家与科学家长久以来都有着如此的概念:万物的传播皆需媒介。而以太便逐渐随着西方科学的发展,而演变成了一种宇宙之中无处不在的万能媒介,勒内·笛卡尔、罗伯特·胡克、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等人都在他们的理论中引用并发展了以太的概念,而牛顿在他的力学体系之中,引入了以太来作为引力的传播媒介,以此构建了他所臆想存在的‘绝对空间’——这种动者衡动、静者衡静的稳衡体系,来作为万物运动的参考系。最终,随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成立,假想中存在的电磁波的媒介物质以太,就成了物化的绝对空间,静止于宇宙中的以太就构成了一切物体的‘绝对运动’的背景框架。”

“既然以太也是一种物质存在,或者说它表征着物化了的绝对空间,当然就可以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出物体相对于以太背景的绝对运动。但是西方科学界接下来一系列对于以太的探测和观测实验,均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最著名的实验便是以太风测速实验。”

“而差不多同一时期的东方,在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媒介必需’这种观念,所以他们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推演、思想实验、实际试验之后,提出了《光炁空行论》,认为光炁的传播是不需要媒介物质的,直接在时空中传播。”

说到这里,李尤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这《光炁空行论》后来导致了《时空炁场》假说,也叫做《时空统一论》,并在我中华联邦的秘密研究之下,最终酝酿出了《相对论》理论体系。”

“话归正题。《光炁空行论》解决了光传导的问题,输了一阵的西方在此问题上不再深究,但是他们的主要精力却集中在了另一个问题上:热炁学中的炁量均分定则,以及由其所引申而出的黑体辐射理论及紫外灾难。”

“西方科学界对于黑体辐射的研究,分别从粒子论和波动论出发,结果得到了两个公式,一个是从粒子论角度出发,得到的适用于短波范围的维恩公式;一个是从波动论角度出发,得到的适用于长波范围的瑞利-金斯公式。”

“在这之后,便是《波粒二象性》学说的确立和以马克思·普朗克等人为首的量子学派的创立,这个故事,相信你们在西方物理学史中已经学习的很明白了,所以我就不再多费唇舌了。”

“而就此,以粒子论、波动论、炁场论为三大支柱的世界经典物理学走向了终结。粒子论与波动论获得了统一,成就了波粒二象性,并开启了西方的量子力学,而东方的炁场论则演化为了量子场论,现代物理学体系就此构建,东西方两大量子学派并立。”

【注:西方以量子力学来构建自家的物理学大厦,东方以量子场论来建筑自家的物理学宝塔。这其实就是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简单粗暴来说,西方是以波、粒的角度剖析万物,东方是以力、场(旧称炁动与炁场)的角度看待世界。】

“再之后,随着中华联邦国力的疲弱,也影响到了东方学术界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最终世界科学界的最终解释权被西方学术界夺取,量子力学一统天下,成为了近代及现代的物理学正统学说。”

“不过,丧失了话语权,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停止了研究,事实上,在量子论的框架下,我们获得的进展相当巨大。”

李尤左右扫视了一圈台下众人,在他们的屏息凝神之中笑道:“没错,就是《量子波理论》!”

“想要学习量子波理论,那么首先就得了解:什么是量子波?”

李尤环顾着在做的学生们,笑道,“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没错,量子波理论,是基于量子波函数的进一步发展;量子波,是量子无常律(不确定原理)的延伸;量子波,本质上是量子场的起伏涨落。”

“若以量子场论的角度来解释的话,在微观尺度下,量子场本身便会产生量子涨落——比如电磁场,它在空间中的每一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值,这意味着存在着无限多的变量。因为有限空间内可以有无穷多个点,因而拥有无穷多个变量。在量子理论中,每个量子变量的数值都存在无法控制的涨落,无穷多个变量加上它们那无法控制的涨落,这种涨落可以以波的形式进行理解。”

“若以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话,在常观中,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或速度)来描写宏观质点的状态,这是质点状态的常观描述方式,它突出了质点的粒子性。然而,既然有粒子性描述,那么自然有对应的波动性描述了——基于波粒二象性,物质既是粒子也是波动。在微观尺度上,物质不再以粒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


状态提示:第九十七章 撕逼学堂(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