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蒋介石是奉化人,他的侍卫长,多用奉化人,而侍卫官则几乎是奉化人。因为在他眼中,奉化人是最可靠的;他的秘书中,更有9任是奉化人。是不是只有奉化人的文章最好呢?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相信。另外,奉化并不出武夫,亦非国民革命的中心区,但在国民党军界里,奉化出过55位将军,这种“人杰地灵”说开了,还是因为是老乡的原因。
认老乡有个技巧,因为老乡有大老乡与小老乡之分。比如,在关内,东北人都可为老乡,过江南,北方人又都可成为老乡,这要根据环境而变。
当今时代,利用乡情办事的事例数不胜数。近至一般的人物,远到港、澳、台及海外侨胞,只要事业有成者,无不想为家乡做一份贡献,如果掌握并恰当地利用好“老乡关系”,不论是于人于己还是于当地的建设事业,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15.用“乡音”求同乡办事
既然是老乡,就必然有共同的特点存在于双方之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乡音”。
清朝末代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发迹可以说是运用了此种技巧的典型例子。
李莲英出身贫苦,个子瘦小,若以当时清朝宫廷太监的标准来衡量,他是根本不够资格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在宫廷中有一个太监是他的老乡,且是同一村的。于是,他大胆地去找了这个老乡。
李莲英当时很穷,没有钱买东西去送礼。他知道这位老乡很重乡情,但怎样做才能引起老乡的注意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他。
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瞅准了这位老乡出来当值时才去报名,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与籍贯。李莲英的这位老乡听了这声音,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遂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小老乡,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后来,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李莲英做了慈禧太后梳头屋里的太监,以梳得一头好发型深得慈禧宠爱,最后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
李莲英只说了几句话就博得了对方的注意与好感,但要注意的是,这几句话是家乡话,是乡音,而对方也恰巧是同乡人,且又同处异乡,在这种情况下,李莲英轻而易举地争到一个名额就不足为奇了。
用家乡话做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是相当重要的,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
16.用“乡物”求同乡办事
在与老乡打交道时,一般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既为同乡,理应帮忙,若还送礼物,这不太俗了吗?”这种想法从某种特定意义上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广义来说,则是谬论。
老乡与其他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老乡之间的关系是以地域联之,有一份“圈子”内的情存于心上。
在一个地方长大之后,或许有许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但是生活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心中的烙印也不会改变。
家乡的土特产就能引起老乡的诸多感受,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彼此易于沟通,从而能很好地办事。/
17.用辈分关系求同乡办事
在中国的乡土观念中,无论年龄大小,只要辈分高的那就是叔,那就是爷。而叔或爷求你办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使你不想办,也得客客气气地说话。
无论近亲、远亲,只要是亲,就可在老乡关系上再加一层关系,那就是辈分,在辈分的外衣下求人办事就有了更大的底气。当然,现代社会辈分关系似乎不像以前那样严格了,而它所产生的效用似乎也不比从前了。但无论怎样,求老乡办事前,如果能够续上一层辈分关系,似乎要好办得多。
18.找领导办哪些事会比较顺利
按理说,员工的私事不在领导职责范围内,完全可以不管、不问。但在情感上,因是上下级关系,有些事情领导便可以过问、帮忙。在这两者之间,能使领导心甘情愿或碍于情面为自己解决燃眉之急,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一般而言,如下一些事情下属们要是找上级出面的话,领导出于关心职工利益,一般都会给予帮助。
1.与工作有关的利益
这些利益包括调岗、晋升、涨工资、分房子、调停与同事之间的矛盾、平息一些不利于自己发展的言论,等等。这些事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领导有发言权,因而找领导是非常正确且应该的。
2.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利益
这包括借贷、买卖、调节各类纠纷、参与婚丧嫁娶等各类红白喜事的协调,等等。办这类事,上级一般未必直接出面和直接行使权力,但他们的间接活动有时却是非常有效的。
3.与家庭有关的利益
这包括为子女找工作,帮助妻子调动工作,帮助某位亲属安置工作,等等。这些自己无能为力却能让领导展现办事能力的事,也可以考虑让领导帮忙办理。
19.如何间接找领导办事
找领导办事并不轻松,而且有时还不便直接找领导办事。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间接托人办更合适。
1.托领导的爱人
有时候虽然你可能未能与领导建立起较密切的关系,可是因为特殊的机缘,你却同他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