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第60章 让自己受欢迎的心理应对常识 (2)

16.诚恳待人,不虚伪做作

诚恳待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诚恳地对待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善意地对待别人的缺点和过失。txt全集下载

对别人的优点、长处和成绩,应该由衷地感到高兴并表示赞美。“良言一句三冬暖”,真诚的赞美是一种鼓励,是关心的具体表现,不仅可以使人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的成就需要。赞美应该中肯,鼓励应该真诚,而不是言不由衷的阿谀奉承,也不是虚伪的应酬话。阿谀奉承和虚伪的应酬话都会损伤正常的人际关系。诚然,社会上有一些人喜欢别人的阿谀奉承,但大多数人都能辨别出别人话中的诚意,只有中肯的赞美和真心的鼓励,才能加深双方的感情。

善意地指出别人的不足之处,是诚恳待人的另一方面。

常言道“忠言逆耳”,批评本来是逆耳,如果不善意不真诚,那就会变成恶语伤人,使人难于接受。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要把握两条:一要实事求是,二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造成错误的原因,否则,就会使当事者感到委屈,而难于接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是难免的,多数人犯的错误,是由于不得已而酿成,或者由于客观原因而不得不这样做。因此,在批评时,首先应了解当事人的态度和造成错误的原因。等到整个情况都弄得一清二楚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当事者的全部行动过程中,并不是一无是处。其中有许多具体的做法,可能是对的。如果单根据其表面现象指责一通,就会伤害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助长其防卫倾向。那么,即使我们的话是对的,他也会充耳不闻。

17.助人为乐,但要坚持原则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是需要帮助的,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帮助。患难之中见真情,如果在朋友困难的时候袖手旁观,那还有什么友情?

帮助别人,有时要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请不要吝啬,那是友谊的代价。我们的朋友对我们的帮助,将会铭记在心。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历来如此。当然,我们给别人的帮助,绝不应该以期望他的回报为前提。我们应该记住别人给我们的恩惠,而要遗忘自己给予别人的帮助。

也许,我们的朋友会提出一些使我们进退维谷的难题,这时你应当先将事情弄清楚,如果他的要求是合理的、正当的,那就应尽力而为。如果实在无法可想,帮助他又会违背原则,有损于他人,则可以婉言相劝,以取得他的谅解。在不得已时,“恕难从命”也是需要的。拒绝别人的要求,有一点应该注意,这就是千万不要强调自己的道德或行为标准,标榜自己公正无私、清高、坚持原则的品质,这会使对方感到难堪,甚至会觉得下不了台。要说明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即可。必要时,可以用诚恳的态度指出无益于对方或只有损于他人的情况。

18.保持本身人格的完整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其特有的行为模式,这是健全的人格特征之一。与人相处,固然要尊重别人,谅解别人,要比较随和,但尊重、谅解不等于无原则的迁就。无原则的迁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当然也无法让别人欢迎你。

一个人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必须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自尊和尊重别人是统一的,尊重他人,是尊重他崇高的美德,尊重他对社会的贡献,是为了向他学习,而不是向他叩首礼拜。因此尊重别人不能降低自己的人格。

维持自己人格的独立和完整,是自尊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那无异于行尸走肉。

保持人格的独立,就不能人云亦云,遇事要独立思考,要有主见。独立思考既是人的权利,又是个性的优良品质。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对别人的意见既不盲从,也不一概排斥,而是择善者而从之。迷信、盲从是自己不要权利,自己降低自己的人格。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是盲目自信。周恩来总理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参考:“我建议改革戏曲的同志们,你们对旁人提的意见,听一半,不听一半。好像我们年纪大的对医生的意见,就是听一半,不听一半。如果你要全听的话,这也危险,那也危险,紧张得不得了。这样,没有病也会有病的。”

迷信、盲从是缺乏头脑的表现。这种人就社会存在来说等于“o”;独断专行,唯我正确的人,把自己看成“神”。“o”和“神”都无法让别人欢迎你。

19.让别人了解我们

让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要以情感为支点,相互了解是彼此产生情感的前提。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因此,我们应该让别人了解自己。即使是缺点,也不要怕被别人了解。如果你躲躲闪闪、文过饰非,就难取信于别人。

相互了解也包括了解彼此的个性特点,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兴趣等,它可以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影响活动的速度、效率、活动方式等。了解了彼此的个性特点,有利于相互配合和以后的交往,防止误会的发生,从而增进人际吸引。

20.多和别人沟通意见

让别人喜欢你依赖于相互了解。意见沟通,是达到相互了解的途径。我们应该利用工作、学习之余,多和别人沟通意见(当然,有关工作问题,还可


状态提示:第60章 让自己受欢迎的心理应对常识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