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第30章 演讲口才常识 (2)

13.演讲可采用新闻式开场白

新闻式开场白,即一开讲就发布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以引起全场听众的高度注意。例如,《人生的航线》这篇演讲的开头:“在4月22日的上午,一架飞机飞越过了台湾海峡。那是他,李大维,驾机起义,飞向祖国大陆,可是,时间仅隔13天,却有歹徒劫持中国民航飞机,强使其改变航向。蓝色的天空,划出两道方向不同的航线。我突然觉得,这航线不正是人生的航线吗?”在短短的13天内发生的两件事,当时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是引人注目的重大新闻,听众自然急切地想听听演讲者究竟怎样评价它。但运用这种方式开场要注意两点:一是新闻必须真实可靠,切不可故弄玄虚,否则,愚弄听众只能引起反感;二是事件要新,不能用早已过时的“旧闻”充当新闻。

14.演讲可采用道具式开场白

道具式开场白,也叫“实物式开场白”,即开讲之前先展示某件实物,给听众以新鲜、形象的感觉,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一下子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位演讲者向数百名教师作一场题为《做教育改革弄潮儿》的演讲。一上台就展示出齐白石的名画《雏鸡》,当听众的目光全被吸引过来之后,他才开口:“请看,在这幅一米多长、一尺来宽的画面上,齐白石先生只画了三只毛绒绒、憨乎乎的小鸡,其余处皆为空白,这些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看了这幅画,你是否会想到雏鸡会长成‘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呢?你是否感到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呢?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想象到很多很多——这就是‘空白’的魅力。我们做教师的,能否都打破45分钟的‘满堂灌’,也给学生留下一点回味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空白’呢?”

15.运用设问创造演讲的高潮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它之所以被广泛用于演讲,是因为它能够调节演讲时的气氛,唤起听众听讲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提醒和强调的目的,激发听众共同思考问题,从而使演讲者牢牢掌握住演讲的主动权。

我们不妨具体分析一下丘吉尔著名的《出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的最后一段的演讲: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所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斗,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

该演讲的前部分主要报告新政府组阁的情况,后部分则是阐明新政府的态度和政策。/通读全篇演讲不难看出,通过步步上升和层层推进,演讲者的思想表达越来越鲜明、深刻和完整,其感情也随之越来越强烈。到了结尾部分,演讲者巧妙地运用两个设问句,全盘托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情绪,使演讲达到了最高潮。

16.运用反问创造演讲的高潮

与设问不同,反问是问而不答,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这种句式感qíng_sè彩浓重,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而同样有助于构筑演讲高潮,特别是在说理性、论辩性和鼓动性很强的演讲中,其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请看:

“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这是亨利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议会上演讲结尾中的一组反问句。全篇演讲就像跌宕起伏的海浪;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而且处理高潮的语言修辞手段各不相同。这一连串反问句,使演讲显得更加轩昂激越,文气也随之大振,充分显示了反问所特有的鼓动力量。紧接着,亨利用呼吁式的口吻结束了演讲:“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演讲至此,演讲者的思想、意志、信念和感情都达到了最高潮,犹如空谷回音,三日不绝,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7.运用排比创造演讲的高潮

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形式相同的句子,多角度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排比修辞。使用排比句的地方,未必一定是演讲高潮的地方,但演讲高潮的地方却往往离不开排比句。

“有办法!办法就出在陕甘宁边区!办法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办法就出在中国人的身上!办法就出在真正抗日的党派和军队中间!就出在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在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心中!”

这是周恩来同志在延安一次会上发表的演讲中的片断。从全篇演讲来看,这段文字显然是高潮所在。这里用了五个相同排比句:“……办法就出在……”这五个排比句或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或由此及彼、由次及主,好似管弦齐奏,把演讲推向高潮。

18.竞选演讲要展示自身优势

竞选演说是通过自信地“说我行”来展示个人优势,从而达到竞选成功的目的,所以自信心是竞选演说成功的重要基础。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


状态提示:第30章 演讲口才常识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