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末英雄>421.第421章 攻破耀州

百余名两几百支箭射到了耀州城东南城头,彻底覆盖了几百平米范围城头上的五十多名官兵。不少亲卫连级第二旅官兵被敌人的弓手射中。

张海柳香都是自幼就经历过躲避箭雨训练的武者,又是有充分的准备,因此这些箭雨没有能够伤到头部等要害。只是一支重箭沿着柳香肋骨右侧滑下,虽然大部分的冲击力被泻去了,可强大的动量还是把人推到在地。

中箭的战士一共有十五人,七名被射中的亲卫连官兵仅仅是如同在近战中挨了锤击一样被砸倒在地,没有带来减员性的负伤。而第二旅的八名战士们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有一半的抛射箭支命中角度过于倾斜被板甲滑开,但还是有四名战士所拥有的普通低碳钢板甲被重箭以不同的角度射穿,人员负了流血的轻伤,好在板甲及内衬消耗了这些箭支的大部分能量,所受伤害并不严重。

为了达到最大的作用,城内那些精锐的弓手展开的抛射并没有停歇,甚至以一些房屋为掩蔽,冒着战士们以抛射的霰弹和超轻臼铳发射的铅弹不断向并不算远的城头处开火。

直到官兵们将一个加强营大概二十四门左右的长炮直接运上了城头并做好了射击准备可以直接对城内展开轰击的时候,躲避在城内的满州精锐弓手借助其他弓手对城头展开的反击才停歇。

在彻底被压制之前,两千名两蓝旗正规战兵抛射出约几万余支重箭,至少有一二百名登上城头的战士被射中,这当中的九成左右没有造成什么危害。但是除了四名面部或指部被射中导致的伤亡外,还有十余名战士是因为身上的板甲被以一定角度射穿,这让不少的官兵都感到了警觉。

这还是最难以有效发挥弓箭效能的抛射,如果是近战,这些满州留守下来的精锐强兵必然造成更多的伤亡。

虽然这些损失对于数千甚至上万的新军六个旅的正规步兵来说根本算不上是什么问题,但至少让不少的官兵都收起了之前无数压倒性的胜仗带来的轻敌思想。精良的板甲加上内衬或许面对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长弓手或许是安全的,但是如果面对拉力包线远比长弓好的多的优等清式长弓,就不再那样保险。

四个步兵旅的近二百门长炮先后部署到了城头上之后先后进行了十余轮的火力准备,向不过十公顷的耀州城内打出了近二十万发重霰弹,几乎平均每一平米的面积上平均都被命中两发,城内绝大部分房屋都被砸的跨塌下来。

随后以近卫部队为核心的三千名精锐步兵组成严密的封锁线向城内的残敌发起了清剿,经过最初的火力准备,城内残留的两蓝旗青壮已经不足五千人,不过因为不少留守的正规八旗战兵拥有不俗的防护,四千余名留守的正规武装中倒有超过一千五百余人幸存下来,内的残敌虽然处于十分不利的状态,可精锐程度却增加了不少。相比在辽东半岛的那些城池进行扫荡清理的时候,面对拥有危险性实力的对手,张海终究没有下定近战练兵的决心。而是让各部队充分的运用燧发排枪火力对可能暴露出来的敌人进行射击。

依靠早已填装好的弹丸,战士们在近战中也至少拥有四五倍的火力优势,而更重要的优势还在于攻防能力上的差距导致敌人的箭矢至少射中战士们的头部才有效。而战士们却可以用各种姿势压制可能暴露出来的敌人。

此其彼伏的枪铳声乃至呐喊和惨叫声响彻整个耀州城。几十倍的攻防能力差距再加上训练及心理素养上的优势使得敌人的普通正规战兵在近战中也被战士们打出接近一比一百的损失比。一千几百名残余的敌军战兵加上其余大多数青壮一共造成二十余名战士负伤,大部分是脑震荡,膝盖,手部等部位负伤。但是残留下的三十余名两蓝旗最为精锐的军官骨干却能在近距交战中同战士们打出接近差不多的损失比。往往是一名满州两蓝旗精锐身披双铁甲手持钢盾顶着战士们的燧发排枪火力到极近距离上以投标在接近肉搏的距离上打出致命一击,随后被猛烈而精确的火力打中头部或脚部而亡,又或者从废墟掩蔽的地堡中射出强有力的几支箭杀伤一名全身批甲匍匐或蹲姿前进的战士后被猛烈的枪弹火力封堵了射孔,彻底埋藏在地堡中。

拿下两蓝旗留守主力防御的规模并不算大的耀州城队伍足足花费了一个半时辰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间。这伤亡以及代价似乎比当初攻陷两京时所花费的伤亡和代价都大了。虽然对于拥有一万几千名步兵及近三万大军的新军主力部队来说仍然可以说是以极大的战损比和及快的速度消灭了聚集杂耀州的敌人,但这一仗却让各旅的军官们及不少战士都见识到了百里挑一的满八旗真正精锐的实力。

“两蓝旗三分之一左右的留守主力就给我们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这说明要解决辽东问题,以我军这样的精锐恐怕也要遭受千余人的伤亡。虽说敌人的弓箭即便射破战士们的钢制铠甲也往往造成不了多大伤害,但这至少说明在今后的作战中我们绝不可以再报有以前的那种心态。”在临时营以上军官作战会议上张海对官兵们告诫道。

张海的不少军官弟子以前对师傅全身甲要钢化的要求有些不解,即便在拥有不少优良物资人才乃至水力机械的情况下也让整个队伍的兵工成本增加了小一倍,而如今终于看到了全身甲钢化的巨大价值。如果队伍只是用熟铁来制造铠甲,恐怕


状态提示:421.第421章 攻破耀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