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末英雄>210.第210章 冬季扫荡

为了在防护装具上能更上一层楼,直径多大一丈左右能够完全利用水势的水轮一共沿着朝阳门以北东城墙较高的地方建造了十台,由近四五千名征募而来的工匠负责尝试新的操作。

其中六台接近二百马力输入功率数十马力持续输出功率的水轮带动着轮轴拨动近吨把重的重型锻锤和不少几十公斤到百公斤不等的小型锻锤不断的工作。当工匠们不需要这些锻锤暂时工作的时候以锻锤底下的轮子把锻锤同轮轴带动的拨杆搬离开来即可。

另外四部是用于鼓风的水轮机,高处如瀑布般的猛烈水流带动着水车让水力鼓风装置以平时不敢想象的速度拉动着风箱,吹出如同海面上风暴欲来一般的强风。加上在这东南核心之地能够找到的冶铁工匠以及用于炼钢的铁材燃料也远非北方时可比。一下就把原本并不算差的新军铁制兵装的质量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不过冶炼出来的这时代尚算优良的金属锻造起来也更为困难,如果不是有了强劲的水力锻机张海真不知道以手工锻造这些盾甲需要到什么时候去了。

为了锻造出合身的整体式铠甲,张海让裁缝与泥匠们给包括自己在内的不少官兵都进行了比较精确的量身,并按照合理的弯曲限度制造了专门的凹面和锻锤锤面以增加效率减少成本。

经过抵达南京后一个多月的忙碌,水力工场乃至初步的运作终于走上了正轨。

张海的不少核心弟子以前见过以人力方法锻造出的整体式甲片,即便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制造出的甲片大概只要半分厚、估算制成铠甲全重不过二十斤几上下如同轻甲一般的样子,就能抵御住这时代的敌人哪怕用弓矢直抵住后背射来的箭矢了。

但更重要意义却是敌人仿制的那种臼铳对己方的威胁将大大降低,软甲几乎难以防护这种有一定能量的钝杀伤而整体式防护的板甲就能让对钝杀伤的防护提高一个层次。

“如果我们在今后的作战中遇到穿着这种铠甲的敌人就麻烦了。哪怕他们同我们一样暂时还没有办法解决关节部分像西洋那样的完整连接。”在作战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刘洪涛不无忧虑的说道。

张海并不觉得这是多大的威胁,思索片刻后直言不讳的像弟子们鼓舞道:“这种填装好弹药的臼铳连续发射,是我们少时在张宅在制造能力不是很强,连寻常的鸟枪都无法仿制情况下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种选择。如今的我们不仅拥有了力量不俗的炮兵,还拥有了热气球携带火箭的空中掩护。如果在国内遇到这种这样的敌人只要注意不要分散兵力也无需过于忧虑。”还有很多话张海并没有讲出来,因为他不想让弟子们形成过于轻视敌人的看法。其实按张海的看法:如果国内暂时的这些敌人也有一支队伍能够像自己一样注重对每一名最普通的士兵做大量的细致工作以做到生产合体量身的铠甲,注重品质的提升而不是把士兵视做廉价消耗品,那么不要说明朝不会灭亡,拥有这样一支队伍的清朝也会在对外的战争中留下闪亮的一笔。

万事开头难,在队伍扎根东南的最初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阴寒的冬季中不论是火炬学校里的学员还是各战兵营的官兵乃至张海及其弟子们都投入到繁忙的工作或训练之中。此外还有数以万计被征募起来的工匠也在为着队伍的全面武装而开始尝试着新的劳动。

而驻扎在东南各县负责地盘控制的各治安军步兵营连在阴冷的冬季也没有闲着,而是对各县的旧官吏及其家属乃至各路残余的敌人展开了频繁的扫荡。这种清乡扫荡也是张海早就有所安排的。很显然:在冬季,哪怕是治安军也拥有防护装具优势,并且可以让这种优势发挥到最大。到了春夏时接到来虫蛇肆虐闷热潮湿的季节的时候,不但随时可以携带铠甲防具行军的这个优势会遭到削弱,而且在这种南方地带作战时的非战斗减员也必然不可避免的加剧,作战带来的成规模死亡还会使队伍面临瘟疫流行的问题。这可能就是南方征伐最大困难之处。

天启三年隆冬时节到来的时候,即便在宁波以南的台州等地也开始伴随着冬季阴冷的寒风降下了白雪,撒在河面在夜里结成的薄薄冰层上。

已经在宁波等地无法生存举族退到台州等地的张家起初依然没有放弃抵抗贼寇光复家乡的打算。但是当张圭章见到那些之前原本似乎很坚定的乡亲中的勇士们在经历了无数百仗后也有些茫然和麻木的神色,也不由的丧失了信心。

“算了吧!这北面的强贼连临时征募起来的乡勇都这样装备精良训练有法,远非我们这些人可以对抗的,惶言现在才不满四岁,孩子你还是赶紧带着孩子和张氏去温州府躲躲吧。”

张圭章的父亲当然知道自家与这些贼人们的深仇大恨。可濒临南方山地的宁波、绍兴等重镇是张家新军向南防备的重镇,守备的力量也就比江北的扬州淮安一带稍差。每个县城都驻扎有不止两个临时步兵营千人以上的队伍。迫于入冬以来风起云涌的民间各路势力的敌视与抵抗,这些队伍不能做到在每个乡集都驻扎常备的力量,但却往往以数百人的披甲战兵并征集城内的青壮做为严密的守城力量,集中起一个战兵营来每个两三日就对一县范围内远近不等的乡集进行扫荡、清剿,武装征粮征人。轮流十多次外出扫荡同浙中浙北一带在鲁王名下聚集起的抵抗力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交


状态提示:210.第210章 冬季扫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