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七章第五节 剪纸艺术的起源

开心一刻

西汉时,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不幸早逝,痴情的帝王悲伤不已,昼思夜想,食不甘味。身边的侍者为此大伤脑筋,不知该怎么安慰汉武帝。

一天,汉武帝又在庭院中徘徊,念及逝去的宠妃,不由得悲从中来。这时候侍者却带来了一名老人,只见这个人白眉白须,颇有仙风道骨。

原来,这个人就是齐国有名的术士李少翁,他自称通晓神仙方术,能够用法术将李夫人的魂魄召来,汉武帝便请他做法。于是,李少翁就用麻纤维造成的纸剪出了李夫人的影像,然后在黑夜到来之后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了这个影子。摇晃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又慢慢远去。武帝痴痴地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来迟。”

这个神奇的故事,据考证与今天流传于陕西广大农村的剪纸“招魂娃娃”的风俗有着很深的渊源。这种用纸剪成人的形象,据说就是剪纸艺术的起源。

后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使剪纸艺术在民间受到推广。到唐代,古长安的剪纸风俗已经非常普及,杜甫到长安之后对此感触颇深,于是写下了“暖汤濯吾足,剪纸招吾魂”的美妙诗句,“剪纸”一词由此诞生。

开心学国学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也是最普及的一项手工艺术。它的历史也很悠久。由于其材料相对易得,成本也比较低廉,效果立竿见影,适应面很广,因此受到普遍欢迎。它适合农村妇女在闲暇时进行制作,不仅可作实用物,而且可美化生活。

剪纸不仅体现了群众的审美水平,并且蕴涵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为值得研究。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有自己特定的语言,从而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剪纸的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装饰化的点、线、面作为基本语言符号。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自然挥洒,大胆创造。为表现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想法,创作者凭借自己的灵感,打破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空间的限制,使处于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民间剪纸的纸张可利用率是有限的,但是创作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在纸张上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充分体现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

民间剪纸源于生活,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认识及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


状态提示:第246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