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三章第六节 “最优化”杀死了婚姻
趣味一刻
有一对新婚夫妇,女的漂亮温柔,男的英俊能干,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完美的一对。可是没过多久,两人却闹着要离婚。两人的一个好友前去探听究竟,女的告诉他,丈夫成天挑她的毛病,一会儿是这做得不好,一会儿是那做得不对,虽然不像有的家庭那样充满浓浓的火药味,但总是阴云密布。
好友问男的,这么好的妻子上哪儿找去,你还总是挑三拣四?男的列数了妻子的诸多“罪状”,诸如去别人家做客时老是用“你”代替“您”,太不礼貌;衣服换下三天也没洗,实在太懒;炒菜的口味偏淡,不会做饭,等等。
好友批评他,离婚就为这点小事!男的说,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遵循的是经济学最优化原则。
好友为了帮助丈夫和妻子和好,便到这对夫妇家小住了几日。很快,他便发现了丈夫的挑剔的确很难让人忍受。
这天,好友刚起床,准备去卫生间洗漱,就听见丈夫在客厅和妻子吵了起来:“你看烤的面包,都烤焦了。”
妻子不满地反驳:“只是一点而已,况且这样的面包一点也不影响口感啊。”
好友赶紧出来劝架,丈夫忽然对好友大呼小叫:“你看你,在卫生间踩了一脚水,把客厅的地板都弄脏了。”
好友沉默了片刻,突然抬头真诚地对妻子说:“和他离婚吧,这样的男人太可怕了,即便是一丁点的瑕疵他都无法忍受,和他在一起太受束缚了。”
开心学经济
丈夫是一个最优化的受害者。当然不是经济学的最优化目标害了他,而是他将“最优”这两个字误读了。
经济学讲的最优,是在限制条件之下的最好结果,比如资源有限时的利益最大化。由于有条件限制,最优化并不是完美得一点缺陷也没有,不能过于理想化。对任何事,每一个人心中可以有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模式,但世间的事情不可能完美无缺,只要做事的人尽到最大努力,哪怕结果不是完美的,也是最优的。
在经济学里,不是要找到最好的,而是在可以实现的结果中选一个最优的,或者相对完美一些的。
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男人或女人,谁都有缺点,所以不要白费工夫去找完美的人,而应该在有可能与你结婚的人中选一个最好的、最适合你的。这样选出来的结果不是完美的,但在经济学上可以称为最优。
完美的爱情和婚姻是很难得到的。完美主义者总在追求完美无缺的东西,不允许任何缺点。他们活得很累也很苦,甚至成为偏执狂,最终受苦的是自己,毁掉的是自己的生活。
故事开头所提及的那个男士,把他的离婚归罪于经济学的最优化观念,其实不是经济学的错,而是他误读了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