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朱由检实在有些兴奋。? ??
自从李宇生、刘柄中等人来到乾清宫,现在有了三项重要的民用技术摆在她的面前,纺纱车交给了刘芫芷,自鸣钟的事,则是交给了汤若望。
但橡胶轮胎的事,他还需要亲力亲为。
在后世的历史上,朱由检上下班都骑自行车,对自行车的构造基本了解,橡胶轮胎一般要分为内外两层,外胎坚硬、厚实,充当内胎的保护层,内胎上的气门倒是不难制作,但如何制造出没有缝隙的内胎,倒是难倒了他。
在后世,这是小儿科的技术,连书本上都不会记载,他现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
好在李宇生出售的橡胶数量巨大,有足够的材料供匠人们去试验,朱由检没有给匠人们设立时间表。
最先传出佳音的是科学院,汤若望根据图纸,将自鸣钟的生产工艺完全吃透,由于他精通汉语,直接用汉语重新制作了一份生产图纸。
“太精巧了,”看着汤若望的生产图纸,老工匠简直觉得不可思议,“陛下,根据图纸,也许我们可以生产出自鸣钟来。”
“什么叫也许?”朱由检疑惑不解,“你们到底能不能生产?”
“陛下,这些钢条,这些齿轮,实在太精巧了,我们很难生产出一样大小的零件。”这些工匠们进入研发院之后,每个人的技术和手艺都被朱由检购买下来,他们的手艺,已经属于研发院,而不是个人,现在是大家合作,但以他们的工艺,估计也不一定能制造这么精巧的零件,要大量重复制作,规格大小一致,更是难上加难。
原来是产品的规范问题,朱由检只能从后世寻找答案,“模具,你们先根据各个零件的大小,生产出一套模具,既然模具是一定的,那生产出来的零件,当然大小也会一致。”
“陛下,草民明白了,如果能生产出相应的模具,将来建立工厂的时候,可以分成多个生产单元,每个生产单元负责一样主要的零件,就可以实现流水线生产了。?”流水线生产,不仅在大明火器局,在皇家事务部的各个场子里也是普遍使用,这些工匠们早就熟悉了。
工匠们已经在憧憬他们的那份奖金了,朱由检却是回到乾清宫,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刘芫芷。
在乾清宫最后排的暖阁了,刘芫芷正在纺纱,两名宫女用她们的纤指协助分棉,棉花从她们的手中过一遍,就会变得均匀一些,朱由检来的侍候,恰好看到一根棉线折断,一名宫女正慌忙接线,刘芫芷停止纺纱机当口,听到一阵脚步声。
“陛下……”刘芫芷匍匐在朱由检面前。
“刘小姐不用多礼,天天在宫里,”朱由检示意刘芫芷自己起身,“怎么样,纺纱机有进展吗?”
“陛下,还是不行,”刘芫芷左右晃动着小脑袋,将脸上的汗珠甩出老远,“因为纱锭太多,还有搅在一起的想象,此外,棉线折断的问题也不能解决。”
“奥,一项伟大的发明,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由检估计也是,两名宫女手忙脚乱地协助刘芫芷,那就是三个人在纺纱,而不是一个人,离珍妮纺纱机还差得远,“刘小姐,你再试试,朕在边上看着。”
“是,陛下。”刘芫芷落座,正好宫女已经将折断的棉线接好,刘芫芷小心地纺织起来。
不大一会儿,中间两根棉线就搅在一起,刘芫芷不得不停下来,让宫女将两根棉线解开,“陛下,你看……哎……”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几根棉纱搅合的问题,纺纱机不可能取得成功,朱由检绕着纺纱机转了一圈,发现刘芫芷将纺织熟棉的木框固定在纺纱机的前部,这样棉线在空中的距离,已经很短了,不过纱锭在纺纱机后部下方,两者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刘小姐,将固定纱锭的横档,向上提高一些,让他们处在同一水平线,此外,给盛放熟棉的木箱前面加上一块挡板。”
“陛下,将纱锭上移,可以缩短棉线在在外面的长度,但是在木箱前面加上挡板,那熟棉在棉纱的拉动下,还能往前跑吗?”刘小姐已经从方木凳上站起身,贴在朱由检的左手边。
“在前面的这块挡板上,挖上八个拇指粗的小孔,再让每个棉线从小孔中出来。”由于每个小孔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朱由检相信,棉线就不会搅合在一起。
“陛下,草民明白了,这样棉线之间就有了固定的间隔,再也不会搅到一起了,”刘芫芷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还要高兴,“陛下,棉线从小孔中出来的时候,相当于从手心中过了一遍,棉线也会又细又匀。”
“嗯,你继续试验吧,其实,这个小孔到底要多大,朕也不知道,你让那个他们多做几块,然后看看到底多大的小孔最合适。”
“是,陛下,”刘芫芷送走朱由检,转身就吩咐小太监,“快,照着陛下的吩咐,制作几块这样的挡板,至于孔的大小……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各制作一块,每个孔的距离要相等,孔的边缘用绸布包好,防止刮下棉纱。”
“是,刘小姐,我们马上去做。”两名小太监屁颠屁颠地跑开了。
经过小太监夜以继日的劳作,第二天早上,五块完全符合刘芫芷要求的挡板都做好了,刘小姐飞快地吃过早饭,又开始她伟大的发明梦想。
这一次,刘小姐发觉,棉线搅合的问题是解决了,而且纺出的棉线和她想象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