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穿越之特种兵:云的抗日>第2580章 直面较量

在直线型公路上,隔着千把米的距离,除非炮手是新丁,那么基本上没有打偏的可能性。所以发生在新型山魈和六式坦克之间的这一轮较量,比的就是谁的壳更硬。六式坦克的车长名叫薛德坦,他和王鲁山透过窥视孔都清晰的看到了对方的坦克发炮的过程。两个人接下来的表现也完全一致,心肝不自禁的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因为就是熟悉各自坦克性能的他们也不知道能否捱过这一轮炮击。而就在他们提着心吊着胆紧张的等待的时候,下一瞬,任谁也不会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两枚炮弹居在双方中线偏山魈一侧的空中撞在了一起。绝对属于微弱型的火星撞地球。王鲁山和薛德坦包括他们手下的炮长都先是被一团炫目的火光耀花了眼,后在他们本能的闭上眼睛时,才听见“轰隆隆”的尖锐爆炸声。

王鲁山和薛德坦都是坦克老兵了,其中后者经历的战斗更不知凡几,但是这种情况却还是第一次见识。于是,在爆炸发生后的几秒钟之内,他们都傻傻的怔坐着,心里尤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最先反应过来的是王鲁山的炮长杜宇成,“炮弹!”他大声喊着,坐他后面的装弹手肖冷存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闻言立刻将炮弹塞进了炮膛。后,王鲁山也反应过来,他先是大喊“开炮”,后在发炮声响起以后又喊:“动起来,不要停在这里!”

战场上生与死之间的区别,往往就局限于秒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薛德坦的炮长反应也许只稍慢了那么一点点,但就是这一点点却成了分出生死的致命差别。

从旁观者的视角,中国坦克在这一次强强对话中的表现实在是精彩——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中国坦克一共发射了三枚炮弹,其中第一枚炮弹炸毁了路障,第二枚炮弹和德国坦克发射的炮弹对撞,第三枚在稍稍延迟之后直接命中德国坦克的炮塔;反观德国坦克,在路障被炸毁以后其实就已经获得了视野,其开炮的时机也掌握得极好,但是在双方炮弹发生碰撞以后,其反应却慢了一拍。

“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我们的六式炮塔就被中国人炸飞了,后中国人的坦克再次开动冲了过来,很明显,他们是想强行突破!”这是一个名叫瓦尼茨的德军上士在自己当天的日记里有关这场强强对话的最后描述。

三辆坦克加上十几个士兵却要面对将近一个团的德军,哪怕王鲁山他们开局不错,但是这场战斗依旧注定是绝望的。德国人之前本来就在煞费苦心的搭建路障,现在最前面的六式被炸毁,虽让他们的士气受到了影响,但是倒也让他们获得了一个现成的路障。有这辆瘫痪的六式堵在路上,再加上公路两边都是已经形成气候的白杨林,似乎无论怎么看,王鲁山他们的冲锋都将是最后的挣扎。

梅耶也确实是这么想的。在他看来,击败甚至全歼中国人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肯定不成问题。真正的挑战在于怎么做才能“活捉”一辆山魈坦克。山魈和六式的强强对话,六式只发一炮就直接被炸飞了炮塔,这在梅耶预料之外。六式作为德国最新型的坦克,经过一系列的实战已经证明了其实力。六式不仅破甲和机动能力更强,而且装甲防护能力也足以正面抵御住盟军的绝大多数坦克炮。梅耶此前也无与山魈作战的经验,在已方排头的六式被击毁以后,他吃惊不小,谓左右道:“古德里安将军对中国人的坦克产生浓厚的兴趣果是有原因的,如果中国人的坦克都是这种型号,如果中国人拥有超过两千辆这型坦克,进军远东还真必须慎重。”

德国此时正处于如日中天的上升势头,对德国人来说,这场世界大战打到现在,从来都是他们欺负别人,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大亏。所以,哪怕是一些曾经在中国当过军事顾问的军官,也都认为哪怕是为了维护第三帝国的尊严,也必须给中国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知道冒犯德国的下场。

“中国人冲过来了,团长!”有人提醒梅耶。

梅耶并没有放松对战场的监视,他立即下令道:“前面的两辆坦克直接击毁,后面的那辆暂不要动他。”

一辆紧跟在那辆被炸毁的六式身后的五式在梅耶的命令声中开炮了,不过因为前面有六式挡着,让其车载瞄准器无法发挥全部功效,所以这一炮并没能击中王鲁山他们,而是落在其坦克前面大约十米左右的地上并发生爆炸。

爆炸声中,王鲁山一声令下,处于前进状态中的山魈一个急刹停车,后杜宇成迅速的送出了第四发炮弹。这一发炮弹同样没能命中有效目标,而仅仅过去大约十秒钟,没用王鲁山发令,炮长微调了火炮角度以后便再次开炮。与此同时,那辆德军五式也再次开炮。

从旁观者的视角,这一次中德双方的坦克又是同时开炮,后,中方发射的炮弹先行飞抵目标,只不过没能击中标的物,而是击中了那辆报废的六式。而就在那辆六式被新一轮爆裹的时候,德方的炮弹也击中了目标,这一次德国人没有再放空炮,炮弹准确的击中了王鲁山他们的山魈的正面。“轰”的一声巨响,烟火升腾,瞬间将这辆山魈给包裹了起来。

剧烈的爆炸声中,车内的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张开了嘴巴,感觉到车体剧烈的震动,装弹手肖冷存大声喊了起来:“头,我们中弹了,我们被打中了!”

“慌什么?快将排风扇打开!小孙,检查一下动力系统有无损伤,如果可


状态提示:第2580章 直面较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