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科幻未来>贞观帝师>第1028章 给李老二讲课

听李世民让自己细讲,夏鸿升心中不禁又得瑟一下。

任何一个泾阳书院的学子,听见这几个词都能过了经济常识。

放后世里也就是高中文科政治的水平,你李老二都不懂,哇哈哈哈……

待心中的恶趣味过去之后,夏鸿升这才清了清嗓子,对李世民解释道:“这些词,要说来还真是有些无从下口,还得从头来说。先说市场,这个岳父大人您自然知道,就是买卖。小婿所言的市场,不仅是指交易的场所,更是说所有交易的行为。市场有它本身的规律,简单来说,即其由供求变化而引起价格涨落。而这种价格涨落,又能够调节在交易中的人们,以及种种物质条件的分配。”

“这么听好似有些难懂,小婿举个例子来说说。”夏鸿升见李世民听得一头雾水,于是解释道:“就拿棉花来说吧。以前这东西的价值没能体现出来,种出来也没人要,所以那个时候的棉花,种的人少,卖的也便宜。现下,人们都知道棉花能够御寒,能够纺织成为棉线、棉布,于是买棉花的人就多了。买得人多,棉花有了市场,于是现在种棉花的人也便多了,棉花的价钱也高了些。这就是供求之间的关系而引发的变化。”

“还有玻璃,以前咱大唐少这玩意儿,大家都想要,但是这东西少,物以稀为贵,于是琉璃的价钱就很高,胡商们来长安,多带琉璃来卖。”夏鸿升继续举例子说道:“而现在有了玻璃坊,生产出来的玻璃和琉璃多了,价钱便降下来了,胡商们来长安,带来的琉璃制品就少了。这也是供求之间的关系引发的变化。”

李世民听明白了,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某样东西供不应求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引人去投入到这样东西上面去。而某样东西供过于求的时候,自然也就会让人放弃这样东西,转而去投入到别的事物上面去。这就是市场自身之调节。”夏鸿升总结道。

李世民的头脑也是精明的,虽然之前不懂,但是听夏鸿升这么一说,稍加思索,便明白了。

“回到朕的问题上,贤婿的意思是,倘若真要到泾阳的人都放弃了农桑,而去从事商业的时候,那粮食就会变得供不应求。粮食供不应求,那需要粮食的人自然就会花更多的价钱来求购粮食。而这种愿意出更多的价钱来求购的行为,便又刺激了更多的人转而去种粮食来卖?”李世民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李老二的脑子果然转的快。

李世民低头想了想,复又摇了摇头,说道:“贤婿所言,当是在粮食不算太缺的时候,才能行的。倘若是人们都不去耕种,没有了粮食产出,到时候便就是愿意出天价来买,岂不是也买不到粮食?因其本就没有什么可卖了!”

“不愧是岳父大人,一眼便看出这市场调节之弊端所在!”夏鸿升顺口拍了一记马屁,说道。

李世民一听,摆了摆手,追问道:“听贤婿这话,是另有补足之法了?”

“回岳父大人的话,市场调节,自有他的弊端。它多在事后,以价格为信号,但价格的变动,只有在供求出现矛盾时才会发生,因此没有预先调节的功能。且由于对于更高利润的追逐,导致哪里有更高的利润的市场机会,各种市场资源便会自发的给哪里增加,若不加管理,便容易失控,反而导致供过于求。另外,因为市场调节是参与到市场中的人的自发的行为,碍于其各自的眼界,它不一定精准,不一定对于整个大的市场环境有利。”

“如何解之?”李世民坐正了身子,紧紧追问道。他头脑中已然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了。

“宏观调控!”夏鸿升也坐直了身体,答道:“宏者,大也!观者,察也!所谓宏观,简言之,便是大局之意。调控,乃调节、调配与控制。所谓宏观调控,便是朝廷站在大局的角度,对市场进行干预,综合运用种种手段,针对市场调节的种种不足,对整个国家的市场、交易行为等等,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调节与控制。”

李世民闻之一振,静静思索起来。

夏鸿升也不打扰他,让李世民自己静静领悟。

不多时,只见李世民手指曲起,拿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缓缓开口说道:“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乃市场之调节也。丰则贵取,饥则贱与。乃朝廷之调控也!”

夏鸿升眼中一亮,看来李世民已经明白了。

“不错!岳父大人果然英明,眨眼间便了然于心了!”夏鸿升说道:“岳父大人所言,大旱的时候收购船只,大涝的时候收购马车,以待其乏。这正是市场调节之行为。而丰年商人都会压低粮价,农人损失惨重,朝廷便可制定政策,遇到丰年之时,让各地以适当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丰则贵取”,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事情。而在欠收年份,有商人抬价时,朝廷则用低于市场的价格来出售这些粮食,“饥则贱与”,免得哄抬价钱。这样一来,不管是丰还是饥,都可以将粮价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市场就不会乱。这就是宏观调控。”

“再说粮食。若是种地的人过于多,朝廷便可以通过一些政策举措,让一些人不去从事耕种,而若是种地的人过于少,朝廷亦可通过制定一些举措,让人们重新愿意从其他的行业转而去种地。不仅是粮食,其他的方面,朝廷在不过于干涉的前提下,通过制定政策,来引导人们的商业行为,从而来稳定国家


状态提示:第1028章 给李老二讲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