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
托克马克装置主要是模拟一个小型的宇宙形态,也就是先制造一个环型的内部真空室,外面环绕线圈,通电后在内部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温度,从而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这个技术虽然能够达到初步热核聚变的效果,但其装置庞大,运行效率极低,再加上运行不稳定导致危险性极强。直至后来人们把超导技术和最初的托克马克装置相结合,才使原有功能稍有提高。
可这么多年的研究,无论是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中国,虽然大家都在对托克马克装置进行一步又一步的改造,可总体进展情况依旧不乐观。而现在,苏逸辰的“苏—亚当斯”理论完全推翻了托克马克的原有设计,按照新理论的构思,虽然同样也是形成了个真空室环境,但新的真空室不再以环型作为基础结构,而是以几个构造不同的真空室相结合方式组成,加以超导技术在其内部形成束搏磁场,构建缓冲通道,再利用控制激光技术对氘、氚进行点火启动后产生可控制持续反应。
用一句话来形容,之前托克马克装置就像是制造一个人为的“小太阳”,小太阳在真空室内不断燃烧,从而产生巨大能量,通过设备收集和转换能量以达到利用的效果。但问题在于,小太阳的燃烧虽然能够释放出大量能量,可绝大多数能量根本无法转换而造成浪费,同样也很难对此反应进行长时间约束,随着核聚变反应的时间越长,其控制力度也越难做到,这也是目前中国的托克马克设置最多才能做到1000秒点火控制程度的原因。
新的理论却是连续分段式核聚变,以这种方式来取代人造小太阳,就像是一台发动机引擎所使用喷油点火结构,只有当你点火发动,再踏下油门的时候,燃油才会进入发动机机室充分燃烧,从而给车辆带来驱动的能量。
两者相比,原先的托克马克装置就类似于人类最初的蒸汽机,巨大而笨重,操作繁琐,耗能率高,效率低,而且还具有无法长时间运行的弊端。新的装置就如同后来的燃油发动机,其两者之间的高低显而易见。
理论终归是理论,对于新的理论对装置结构,苏逸辰,包括他的团队在781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还包括用大型计算机进行反复模拟,以得到第一手的准确数据。而现在,将是从理论真正走向实际的一步开始,当苏逸辰在董明浩等人的陪同来到位于地底500深处的庞大实验室,看见已经初步搭建完毕的设备时,眼睛顿时一亮。
只用一眼,苏逸辰就认出了这个出手自手设计的装置,只不过和他构思中的可控热核聚变装置要巨大许多,其高有8米,长宽在7.5米左右,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伙。
加上附属设施,总套设备占据了将近300平方的空间,苏逸辰走到连接设备的舷梯上,在他身边是负责计划的陈远总工程师,在为苏逸辰介绍这设备的各项参数。
边听着陈远的讲述,苏逸辰边顺着舷梯环绕着设备边走边看。目前的设备体积,包括其庞大的附属设施,这些在科研工作中都是很正常的。第一次进入实验阶段,这样做从设备调整、参数获取还有安全性等各方面来讲比较容易控制,毕竟这只不过是一台实验机,只有当实验机顺利成功,以彻底证实新的可控热核聚变的理论向实际转化后,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整个装置再进行小型化的改造,以达到真正的实用阶段。
仔细听取了陈远的参数介绍,苏逸辰还亲自在现场对设备的各细节进行了核实,等做完这些,他很是满意地点点头,863基地的工作做的非常扎实,虽然他接下来还要带团队对整个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再次启动前确认,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陈远他们干的很不错。
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董明浩善意提醒苏逸辰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虽然苏逸辰之前拒绝了他们的接风宴请,可不管怎么说,作为基地的领导们对于前来支持和指导专家团队还是要做些必要安排的,无论是生活安置或是后续工作的协调等等,这都需要双方协调商议。
“是我心急了点。”苏逸辰很是理解地点点头,进入这实验室内所有个人物品一律都不能带入,包括手表这样的东西也必须留在外面。这是实验室的严格规定,苏逸辰当然要带头遵守,所以直到董明浩提醒自己后,一直都在和陈远交换意见的苏逸辰才发现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这么久,带着歉意向董明浩道了声抱歉,随后几人离开了实验室,换回衣服后再搭乘电梯回到地面。
当迈步走出实验室的时候,苏逸辰情不自禁回头望了一眼。面前这个已经基本成型的装置将是人类第一次真正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开端,他异常期待即将到来的成功和喜悦。而同时,苏逸辰也不由得想到了至今下落不明的凯文.亚当斯教授。
自从凯文那天在中学宿舍区被神秘绑架失踪后,国安部门,包括后来加入总参方面,虽然一直都在追查当初枪击事件的内幕,包括凯文的下落,可调查直到现在,一切真相就如同深藏在一团迷雾背后,始终没有任何头绪。
而现在,“苏—亚当斯”理论正式向实际成果开始转换,苏逸辰也坚信他们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只可惜的是,当初和他一起完善这个理论的凯文却不知怎么样了,这对于苏逸辰的内心深处不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