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五十五章

在大坂之役当中,德川家的军团部队拥有着一种火器用来作为炮击大阪城的威慑性武器。

这种火器可以说是一种作为当其时东方威力相当大的火炮,名字叫做“国崩”。

在日本的历史当中,国崩有着两种说法:

一种是日本人所著的《武要辨略》一书中的记载在1551年的时候,[丰萨军记]记载在1576年的时候,南蛮人向大友家献上了石火矢,而大友宗麟将其命名为国崩。

关于这段历史,《武要辨略》作出了如下描述:天文二十年,当时在丰后停泊的葡萄牙船向教堂发射礼炮,巨大的爆炸声音传到了府内城的。宗麟主从在大惊之下前往观看。就这样,在离小铳传来的天文十二年八年之后,大炮传到了大友家。宗麟在大喜之下将其称为国崩。而大友家所用的石火矢现在还存留有两门。

根据日文史料,上杉谦信的家臣还开发出了叫做[山口流神器炮]的筒形火器,原物尚且保存至今。不过这就只是类似于火门铳一类的简单火炮了。而日本人还把小型的石火矢被称为“火矢筒”,是一种短身管的抛射武器,口径很大射程较近,装填铁砂,碎石一类的弹药,虽然样子类似于臼炮,却发挥的是杀伤人员的作用,与中国的土炮,松树炮到有几分相似。

依靠着繁华的商业港口博多和与葡萄牙等南蛮诸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大友家在应用火枪大炮等西洋火器的使用上领先于日本。在最早建立铁炮部队的同时也最早引进了大炮,并将其用于实战之中。

在158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岛津家久亲率两千五百兵马兵马围困了大友宗麟所隐居的丹生岛城。

尽管丹生岛是四面环水的坚城,在横扫九州的岛津军面前却显得无比脆弱。幸而丹生岛城内装备了大友氏最先进的大炮“国崩”。年迈的大友宗麟尽管处于隐居之中,却在这危急时刻显示出了英雄本色。面对城兵数量有限,岛津军士气高昂的事实,大友宗麟即命令武宫亲实发射安置于城中的“国崩”。

一声炮响之后,岛津军虽然人员损失不大,却因此陷入混乱。守军中的臼杵镇尚父子、柴田礼能父子、吉冈甚吉、利光彦兵卫、吉田一祐等人顺势率军冲杀,将岛津军杀败。正是因为丹生臼杵城的难攻不落和大友家诸将的奋战,大友家才一直等到了丰臣家九州讨伐军的到来,宗麟这位最早把大炮引入日本的大名也才安心的闭上了双眼,离开了这充斥着血雨腥风的战国乱世。

而另外一种则是国崩炮是一种西方的弗朗机炮的一个型号。

但是传说中的国崩炮有着6.3kd逗我?

因为佛朗机炮在当其时而言的射程,最多也就是五千米,多出来的1.3km这是什么程度?

……

佛朗机炮是一种早期的后填装滑膛加农炮。由母铳和子铳构成。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5至9个子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

佛郎机炮是明正德年间由西方传入的一种新式火炮,若是以火炮类型来划分,佛朗机炮即短管加农炮。

佛郎机,本是明代对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统称。正德末年,白沙巡检何儒在来华的西班牙船上看到了西洋火炮,其性能优于当时中国的火炮,于是便动员船上中国籍的枪炮匠上岸,为我国仿造了第一批西洋火饱,名之曰佛郎机。

明叛王朱宸濠于正德十二年三月开始私造佛郎机,这是中国最早仿制西洋炮的开端。嘉靖二年,明朝在南京进行仿制,称“大将军”。经过研制改造,制成大样、中样、小样三种,有铜铸,也有铁铸。大样佛郎机身长2.85米,重300公斤。

《武备志》将仿制的佛郎机分为5号。其中3号和4号是属于轻型的。3号长四五尺,装铅子每个重5两9钱,用药6两。4号长二三尺,装铅子每个重3两,用药3两半。1号和2号是属于重型的。

1号长八九尺,装铅子每个重1斤,用药1斤。2号长六七尺,装铅子每个重10两,用药11两。各式佛郎机的射程,凡重在70斤以上的,可达五六里。1、2号佛郎机可用于水战。要塞型佛郎机炮重达1000斤,威力远超1、2号。

数据性能

明代佛郎机炮是欧洲早期后装炮的发展型,但又不同于现代的后装炮。它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可从照门孔内进行瞄准,有炮架,可以上下左右转动。腹部膨大,留有长口,炮身外面用木包住,并加以防炸裂的铁箍,另有子铳5个,在子铳内装填弹药,轮流安入腹部的长口内发射。

因为采用子母铳分离方式,所以体重较轻,最轻者仅有150斤,重者达千斤。《明史》记载佛郎机炮:“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干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商修孔,以子铳五枚夕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

这种火炮的优点是以子铳预贮弹药,不必临时装填,可加快发射速度。缺点是身管较短,和红夷炮相比,不能有较远的射程。

欧洲资料记载短加农炮射程在340至2000米之间,在六七百米时命中率最高。

而中国因为罕遇欧洲那样强大的海上对手,所以仿制的船用佛郎机炮弹重


状态提示:第五十五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