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t;瑟,与琴的关系可以说相当密切。
后世以琴瑟和鸣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非常的密切,尤其是这个成语当中的相应典故描述,则是侧面说明了琴瑟之间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演奏方式:
18岁那年,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位翩翩公子,读书极博,酷好书画,尤其擅长金石鉴赏。他的父亲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二人门当户对,意趣相投,时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金石书画,有着说不尽的喜悦。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妩媚娇憨的姿态是婚后的幸福,透出李清照内心的甜蜜。
结婚时,赵明诚21岁,在太学读书,尚无俸禄。夫妇二人节衣缩食,经常典当质衣,到大相国寺搜罗金石书画。当时,大相国寺是京城最为繁华和热闹的所在,寺内可容万人贸易,有专门出售书籍、字画和古玩的地方。一旦发现难得的古物却囊中羞涩,赵明诚会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作抵押。回到家中,夫妻二人灯前对坐,说说笑笑,摩挲展观,充满浪漫与温馨。
闲暇之时,他们赏花赋诗,倾心而谈,有时还会玩些智力游戏。他们斟上香茶,随意说出某个典故,猜它出自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猜中者饮茶,不中者不得饮。每次比赛,李清照总是赢。当赵明诚抽书查证时,李清照已满怀自信地举杯在手,开怀大笑,笑得茶水溅出了怀子。
虽然并没有直接说明琴瑟之间的关系,但是后世人多以琴瑟和鸣,琴瑟相调来说明和谐关系:
徐琰《青楼十咏言盟》:“结同心尽了今生,琴瑟和谐,鸾凤和鸣。”
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亦作“琴瑟和好”。
《聊斋志异孙生》:“孙由是琴瑟和好。生一男两女,十余年从无角口之事。”亦作“琴瑟和同”。
《群音类选》:“愿心儿折桂乘龙,怎能勾鱼水相逢,琴瑟和同。”
《诗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后用“琴瑟相调”比喻夫妇感情融洽谐乐。
王子一《误入桃源》四折:“今日也鱼水和谐,燕莺成对,琴瑟相调。”
汪廷讷《狮吼记抚儿》:“琴瑟相调,芝兰又吐,三迁慈教推贤母。”亦作“琴瑟调和”。
《群音类选》:“琴瑟调和,百年相聚。”
而且从以下的说法能够看到,琴瑟很有可能是相互之间先后发明的两种相辅相成的乐器。
……
瑟的起源十分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其他如江苏、安徽、山东和辽宁等省,只有一点零星发现。文献记载“庖羲氏”作瑟。
传说在夏代已经有瑟了。甲骨文上的“乐”字,上面就是“丝”字,下面是一个“木”字。瑟要用弦,那么瑟的产生应该在蚕丝出现之后。瑟弦的原料,至少有能够缫丝的技术才可能制出弦线。先秦前后的弦乐器就是琴和瑟。
另外一个推测,象琴瑟这一类乐器,可能和狩猎的弓弦有关。当然,弓弦的原料也可以用牛筋或其他动物的皮筋条制作。我们在1984年复制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瑟,最粗的几根低音弦,用的就是牛筋弦。
瑟是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先秦便极为盛行,汉代亦流行很广,南北朝时常用于相和歌伴奏,唐时应用颇多,后世渐少使用。
《诗经小雅》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这是见于古籍最早的记载,说明瑟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孔子擅鼓瑟,用来为诗歌伴奏,在当时,孔子鼓瑟是**成家的,号称“孔门之瑟”(《论语先进》;“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汉书郊祀记》说:“太帝命**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来瑟的制作渐精,用途更加广泛。在周代祀奉文王的家庙里的一张瑟,上面系有染成朱红颜色的丝弦,底部有着疏朗的音孔、弹奏时能发出舒缓的声音来。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古代弹弦乐器。其历史久远。《乐书》引《世本》:“庖牺作瑟”。据《仪礼》记载,古代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中,都用瑟伴奏唱歌。战国至秦汉之际盛行“竽瑟之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瑟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乐器。隋唐时期用于清乐。以后则只用于宫廷雅乐和丁祭音乐。
周、汉时期的古瑟,考古发掘中多有发现。湖南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约为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出土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湖北江陵等地楚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都出土有瑟,弦数二十三至二十五弦不等,以二十五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