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不久,汉武帝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
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西汉时的五铢钱有郡国五铢、赤(侧)仄五铢、三官五铢、宣帝五铢以及小五铢,金五铢等等。
五铢钱诞生前夕,因半两钱濒临崩溃,市场一片混乱,各级政府与商民争利,都拼命铸钱,使得通货过度膨胀,钱币的购买力急速下降,物价飞涨。民众无法生存,相继放弃生产,流亡他乡,靠出卖劳动力来糊口;或者是铤而走险,加入私铸行列,企图赚取厚利。
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
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
汉武帝收回铸币权以后,由汉武帝中央政府统一铸钱。三官五铢就是这个时候铸造的。该钱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为钱中楷模。三官指钟官、辨铜、均输(技巧),统指政府铸钱的机构。中央为推广均输法,新设水衙都尉一官,在长安上林苑办公。
而在这之前,贾谊同样也提出了民间劣币泛滥的情况:“奸钱日繁,正钱日亡”。
可以说,在大汉帝国建立之后,民间私自铸造劣质钱币的情况愈演愈烈。
………………………………………………分割线…………………………………………
王莽的这个提议,确实是说中了嬴秀对于眼下大秦帝国社会的“劣币驱逐良币”情况越发严重的担忧。
但是这并不代表嬴秀会在这方面为王莽做嫁衣。毕竟若是这样的情况处理得好,那么王莽的声望必然是不减反增,甚至是超过两三年前王莽的第一次作死之前的声望。
若是真的出现这一种情况,对于嬴秀以及大秦帝国而言,必然不是一种好事情。
可以说,嬴秀下达的诏书,明摆着是打算坑王莽一把,这也是王莽傻眼的原因。
因为王莽就算是再疯狂,都能够想到他这样做会死的很惨。
毕竟王莽虽然是一个疯子,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在王氏家族控制的地区当中,其对私自铸造钱币的人打击力度很强大,而且由于在张嘉师当政期间,已经确立了一点,那就是私自铸造铜钱者,处以重罚,而刻意流通劣币者,则是处以一定程度的惩处。
可以说,王莽在反应过来之后,就明白到他眼下的这种情况,明显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是王莽的疯狂再次展现,因为他在迅速思考一番之后,还是决定一意孤行,那就是决定在王氏家族的控制区当中,正式发行所谓的宝货。
……
不得不说,王莽在赵郡所铸造或者是制作出来的宝货,其成色以及质量确实是相当不错。但是因为宝货的种类繁多,让人根本难以理解宝货的对应价值。
仅凭这样,王莽就让王氏家族损失惨重。
而不仅如此,王莽打算让其他党羽一起对宝货的流通进行相应安排。但是在临淄城的齐郡郡守推行一段时间,发现自己老本都亏进去之后,其他观望的王莽党羽,自然是对这些宝货的发行敬谢不敏。
王莽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说心急如焚,但是他很清楚,眼下对于他而言已经算是骑虎难下,毕竟王氏家族若是在这一段时期放弃的话,必然是前功尽弃,甚至是会失去几十年积累的家族基础。这一种情况已经不是王莽所能够自己决断的了。
所以王莽最后还是打算孤注一掷,下令王氏家族以及其党羽必须让这些宝货发行到相应区域当中。
……
若是张嘉师知道了这一个情况,就会认为王莽这样死撑下去,明显是做错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宝货的混乱程度,是宝货发行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个事情,则是王莽高估了王氏家族的相应实力。毕竟王莽的这种做法,在北宋时期的历史上,也有相应的对比。
北宋时期有一种有商业价值的东西,叫做“交子”。
在一开始的时候,交子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