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九十八章

张嘉师想要改变眼下的丧葬方面的问题,为了杜绝日后的祭田以及坟地之类的土地占有问题大致上是不可行的。

因为张嘉师很清楚一点,想要在这方面进行改变,并非是他一个人就能够做到的。因为在这一方面而言,所牵涉的问题实在是太多。

比如说即使是以陈平他们这些张嘉师手下核心人物而言,也许在其他方面,他们应该是无条件支持张嘉师的一些合理决策。但是在丧葬方面而言,他们若是支持张嘉师在这方面的改革,反而是一种让张嘉师都很奇怪的结果。

毕竟在某一方面而言,像是陈平这样的已经有家室的人而言,他们也许不在乎生前名气,只希望能够青史留名,但是对于身后事而言,以眼下的观念作为标准,恐怕他们做不到后世那种因为整体意识所改变而逐渐淡漠的土葬观点。

再者,即使是陈平等人真的是在这方面无条件支持张嘉师进行改变,但是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秦帝国的皇帝嬴珣,又该如自处?

张嘉师很不希望一个情况出现,那就是在自己生前为了秦帝国的未来发展而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方针,但是一旦到他死后,嬴珣因为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迫于外部压力而对这些改革进行推倒,那么张嘉师自己都很难保证会不会死不瞑目。

在丧葬方面,就有着这一方面的无奈。

毕竟秦帝国或者是之前包括秦国在内的诸侯王或者是皇帝,就对这方面很是重视。

也许在丧葬方面的格局有着一定的变化,但是整体而言,张嘉师认为只要在人心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影响,那么土葬这种格局就不会有根本改变的可能。

就以中国历史的大型陵寝体系而言,一直到民国初期而言,中山陵都算是这一方面的传承代表,更遑论在之前的皇陵体系。

……

在中国古代的皇陵体系而言,商朝的陵寝算是最早可以确立的。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

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

商王陵的地面上没有封土坟丘。在已经发掘的妇好墓中发现,墓口的上面有一座房基,平面是长方形的,大小与墓口差不多,上面排列着比较规整的柱穴。推断它应该是为祭祀墓主而建造的享堂或寝殿类建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同类建筑。

商代后期使用人牲和人殉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人牲是指把人当作牲畜杀死后祭祀祖先和山川神灵。被杀的人是战俘和奴隶。人殉则是为王室贵族殉葬的人,有陪臣、妻妾、侍卫、亲信和仆役等。商代王陵中使用的人牲和人殉,不但数量多,处置形式也最为残酷。这些人牲人殉分别埋葬在墓底、椁室外和墓道和填土中。

王室祭祀祖先的公共祭祀场所在王陵区的东部,面积有数万平方米。已发现一千多座祭祀葬坑,坑与坑之间排列有序,多数是南北向的。

坑内埋的人不仅有男女还有儿童。大多数死者被砍去头颅,有的在断肢断腰或肢解后扔在坑里。有少数女性和儿童做捆绑状,大约是被活埋的。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是多么的残忍野蛮。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

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在东周时期已经出现了陵园。初期的陵园,大多在陵墓的四周挖掘隍壕或夯筑围墙,也有利用天然沟崖作屏障。陵园一侧有门,园内除陵墓外,没有其他附属建筑。

据文献记载,春秋晚期才开始在墓上构筑坟丘,如《礼记?檀弓》中记载了孔子为父母的坟建造坟丘,并认为此前没有坟丘,即“不封不树“、“墓而不坟、与地齐平“。但考古发现表明自战国中期起,赵、秦、楚、燕、齐、韩等国的君主死后都营建高大的坟丘,并尊称为“陵“,即指其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