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一下,李元吉偷偷看一眼父皇的脸色,又继续道:“其次,儿臣发现最近长安市井的风向确实有点不对,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可以张口胡说八道,动摇军心民心,却不用负任何责任,这不行,乱说话必须要付出代价,儿臣决定采取坚决措施,一定要刹住这股歪风,恳请父皇同意!”
李元吉说话也很有技巧,他并不承认自己抓错人,只是说审讯官下手不知轻重,还轻描淡写地将责任推给了被审者身体羸弱,连三十棍都熬不住,最后是将审讯官责打后革职,也算是一个交代了。
但紧接着又变本加厉地要更高的权力,将监视面从百官扩张到平民,他要加强对长安官民的言论控制。
其实李渊从骨子里是支持四子李元吉的方案,他也认为在局势越来越不利于唐朝的情况下,必须要用铁腕手段控制舆论,否则各种谣言猜测在朝野中肆无忌惮传播,会动摇唐朝的根基,所以他对兵部官员之死并没有太大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这名官员之死可以让很多人学会闭嘴。
只是李渊没有李元吉那样表现得直接,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他要更含蓄,手段也更巧妙。
李渊沉吟片刻道:“不要动不动就公开抓人杀人,这样会引起朝野恐慌,也会引发长安局势动荡,要学聪明一点,很多事情得学会暗中操作,另外不光是铲除不良分子,而且还扶持一批我们的喉舌,这样长安的舆论才会被我们控制引导,你明白了吗?”
李元吉大喜,父皇这就是同意自己扩大监视范围了,他连忙跪下道:“儿臣会殚精竭虑维护唐朝社稷的安稳,绝不容人破坏它。”
“去吧!朕有些累了,要休息片刻。”
李渊靠在龙榻上,慢慢闭上看眼睛,李元吉慢慢退下,他还没有出门,李渊忽然又想起一事,睁开眼睛对李元吉道:“前两天朕让你所做之事,准备得如何了?”
“请父皇放心,儿臣已经准备就绪,关中、陇右、巴蜀所有的大商人资料已收集完成,一共一千三百余户,儿臣从明天开始命令玄武精卫进行清剿,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筹集到父皇所需的钱粮。”
李元吉匆匆走了,李渊刚刚准备休息的脑细胞又开始活跃起来,朝廷财政已无法支撑下去,节流没有意义,那只能进行开源,对商人动手是历代王朝在危机面前的必然选择,他李渊也不例外。
但仅仅对商人动手还是不足,他即将发动的对王世充战争也同样需要大量钱粮支持,除了商人之外,另一个有钱的群体就是关陇贵族了,这一次还是免不了让关陇贵族再出一次血。
不过李渊也知道,最近一两年他从关陇贵族身上剥夺得太多,只要他们出血而不给一点好处,会引发关陇贵族对自己的强烈反弹。
李渊沉吟片刻,便提笔在一张素签上写了一份手谕,并按上了自己的私人印章,他将素笺递给一名宦官,“速去把这份手谕交给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