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宅世学园反穿记>第四十七章 宅世学堂

這天,荀彧收到了一封空投的書信,空投顧名思義就是天上掉下來的,書信的字體是他在新版三字經這種天書上看到的簡體字,因此他馬上便知道可能是絕郁之檻的上仙有事找自己,上仙居然有事找自己一個凡人,真是稀奇,會是什麼事呢?

仔細閱讀後,原來是上仙們起了開辦學堂的打算,作為參考想要參觀普通儒生的教學方式,而自己荀家開辦的潁川書院作為教育的先驅,名滿天下的翹楚,更培育出了無數人才,作為觀摩的物件再合適不過了。

荀彧捏著下巴,仙人居然要來參觀自家的書院呀,這可是大事啊,處理得好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沒准會傳下一兩門仙術和法器也不一定。

就在荀彧琢磨著如何準備款待即將到來的仙人時,仙人們大搖大擺地拜訪了......

額......小友你們不是?荀彧那見鬼一樣的表情。

是啊,我說我們要來,於是就來了啊。我新房四十五度角歪頭道: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荀彧死板的面孔仿佛在說哪有前一秒寄信說要來,後一秒就已經進門的事,果然仙人的思維和凡人不同嗎。

……

古代很落後,真的很落後。這個時代連拼音、英文字母都還沒出現,也沒有什麼羅馬數字、阿拉伯数字一說。

讀書識字全靠死記硬背,效率低下還一點技巧都沒有,想要識字?一個字一個字地慢慢認吧!

比如最簡單的數字的yi怎麼寫?換我們那時代的話直接一橫的簡體字或一豎的阿拉伯數字就搞定,但是這個時代用的是繁體字呀!還是古繁體字,一筆畫就搞定的那種低檔次的世俗寫法還沒出現,人家讀書人的象徵就是高大上,一個yi能給你整出個十二筆畫的壹來,er能給你弄個九筆畫的貳來,san則寫成三,si則寫成肆,筆數又多又難記,還讓不讓人愉快地學習了!雖說學習本來就沒有愉快的。

我覺得我這幾年的語文都白學了。看著書院裡的教學,我由衷感到汗顏。

什麼,有白學家!聽到白學二字就條件反射想幹架的王中明。

我o(#≡_≡)==o)°○°)王中明:不是那個白學好不好!

……

以前不覺得,現在身臨其境體驗過後,我發現自己似乎有個奇妙的天賦,明明自己這幫人是在充斥簡體字的環境長大的,但對看懂繁體字卻毫無障礙,仿佛早就熟悉過了般,當然也只是看得懂,用筆寫出來就做不到了。

對於潁川書院枯燥無趣的教學,我著實不敢苟同,完全就是古板的死背書,記性不好學不來怎麼辦?用戒尺打到你學會為止,你還別哭,不爽不要玩兒,有人願意教你你就得燒高香了!總之放到現代妥妥被家長投訴辭職的嚴厲責罰在這個時代是司空見慣的行為,該說是古代教師太嚴苛還是現代孩子太金貴呢?

總之,在以潁川書院為藍本參考後,我們絕郁之檻開辦的學堂決定走另一條不尋常的道路。

也就是說!我們要發展簡體文學,為了提高學習效率,還要把拼音和羅馬數字一起算上!會議桌前,我鏗鏘有力地發表教學宣言,打算進行教育改革,大家各抒己見,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提出来

阿沈......沒想到第一個舉手的居然是艾麗莎大小姐,他看起來有些尷尬的樣子。

哦?大小姐你有什麼提議嗎?

雖然你說要進行簡體字改革......艾麗莎豎著食指指著上面的方向,從這一章開始到現在,字體一直都是繁體字你沒發現嗎?

……………………還真是诶!!!

……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袭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打斗起来。贾诩每次都以大体责之,所以三人虽心中不和,但表面上还过得去。于是三分长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骑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开始交兵。李傕请贾诩为宣义将军,以助自己。后二人罢兵,贾诩便上还印绶。

当时将军段煨与贾诩同郡,屯驻华阴,贾诩便去投告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望。段煨怕贾诩夺其兵权,所以表面上对贾诩礼遇甚厚。贾诩看出后,心中不能自安,又念想当日王恒之约,遂星夜赶往江东,投王恒去了。

历史的进程除了在王恒今天收了这位猛将,明日又收了那位谋士这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上有些变动外,大致和原历史上的也没多大差异,而至于这个原历史的参考标准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又或是其它什么鬼东西嘛……

╮(╯▽╰)╭就只有脑蚕才知道了。

先不管穿越者那边,我们绝郁之槛这边学堂的名字经过一帮子的宅讨论后一致决定命名为【宅世学堂】。由于严重缺少师生资源,便拉来荀彧打算和他展开合作关系,怎么说也是熟人嘛。

对于简体字、拼音和阿拉伯数字这些新鲜“天体文”,荀彧个人也有很大的兴趣,但有个问题就是荀彧虽然在家族中地位很高,但荀家和颍川书院却不是他一个人说的算,他还有不少家族长辈和兄弟。

人潜意识都会有种拒绝接受新鲜事物和陌生环境的心理,在我们不暴露自己上仙身份的前提下,想要让这帮老顽固接受这些新事物,基本不可能。

所以荀彧只能以个人的财力和关系拉来一些赞助,饶是如初,单靠荀彧个人的力量就建起了一座学堂,并拉来了不少师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宅世学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